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PDFVIP

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21 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 ——— “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 21st Century: To where does the college classroom go?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of “Tai Chi Academy” 桑新民 李曙华 谢阳斌 (1.3 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 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 步入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创造着日新月异的学习新时空,使世界各国的大学教学都 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时代挑战和创新发展机遇。面对挑战各国大学提出了许多对策,但在大学 教学创新发展中,有一个绕不过的壁垒——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大学课堂向何处去? 已成为关系到大学未来发展,关系到信息时代师生学习生活质量乃至前途和命运的一大难 题!为破解这一时代难题,我们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智慧,吸取西方大学精华,尤其是追踪迅 速发展的当代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创造的一系列崭新学习模式,并努力将这三者整合到 21 世纪大学课堂创新发展的现实舞台,提出了 “太极学堂”的理念和工程设计思路,并在 南京大学本科课堂教学变革中开展了艰难的实践探索。 一、课堂——21 世纪教育创新发展的难点与攻坚战 在当今公众的心目中,大学是高等教育之殿堂,其标志是恢弘之大楼,其中的“细胞” 则是宽敞的教室,渊博的教授们在此向大学生们讲授着高深的知识…… 其实,这样的 University(大学)形象诞生于西方文化教育之土壤,脱胎于欧洲中世纪 神圣的“教堂”,教堂之所以被西方人设计成如此模样,是为了离“天国”更近,便于接受 上帝之“神谕”,教堂中的神父则是上帝的代言人……文艺复兴运动将西方文化、科学、教 育从上帝的“天国”中解放出来,University(大学)也由此成为追求“宇宙真理”的自由空 间。两百多年前,西方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科学向技术的转化、并由此改造了整个社会,而 且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创造了由一位教师向众多学生传授知识的“班级授课制”形式,超越 了以往“师徒制”模式,提高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播效率。但西方工业革命在大大提高生产效 率的同时,也形成了工业流水线的生产模式,使工人成为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产品成为 1 整齐划一的“标准件”;与此相应的学校教学模式则是与工业流水线如出一辙的“三中心” (以书本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灌输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牢固地 统治着西方的课堂与学校教育,20 世纪以来又广泛地影响和改造了科举制度所铸就的中国 教育,由此造成千人一面的课堂学习文化,使学习者个性和创造性受得严重压抑和束缚。 当代迅速兴起的信息技术,成为工业文明之“掘墓人”。工业革命延伸、拓展、替代了 人的肢体和能量,解放了人的体力,但生产和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却使人的“脑力” 不堪重负;为解决这一时代困惑,人类创造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使处理 信息的“大脑”外化,这是一场以解放人脑为目标的智力革命。这场革命虽然方兴未艾,但 已经给几乎所有领域都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令人遗憾的是,唯独在教育领域收效甚微。 教育界的专家和教师们对此似乎无动于衷,甚至显得麻木,而具有战略眼光和强烈社会责任 感的IT 界大师们对此不仅敏感,而且焦虑。在乔布斯去世前与比尔盖茨的对话中,教育的 未来成为他们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他们一致认为,迄今为止计算机对学校影响……比对 诸如媒体、医药和法律等其他社会领域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盖茨说,要改变这一点,计算 机和移动设备必须致力于提供更多个性化的课程并提供有启发性的反馈。” (沃尔特·艾萨 克森,2011) 这段具有历史意义的对话应该引起教育专家和整个教育界的关注和深思:教育担负着传 承文明、发展人的潜能之神圣使命。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领域,但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又 总是滞后的,这是一个令社会难以容忍的二律悖反。 20 年前,国际互联网掀起的“数字化生存”狂飙开始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和学习方式,当时很多信息技术的崇拜者曾乐观地预言:电子屏幕上的e-Learning 将会取代 书本学习,计算机将代替老师、颠覆课堂与学校……然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