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中央集权制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doc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中央集权制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毕业论文中央集权制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X X 大学 毕业论文 中央集权制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姓 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中央集权制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都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科学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所以在各国的发展战略中被放在突出位置。中国从清朝末年洋务运动、自强运动以来历代政府都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又把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格外重视。 回顾近代几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人们发现科学技术不仅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且还严重依赖于社会经济其它因素的发展。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些失败经历在这几百年里反复重演1。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路易.波拿巴的五月十八日》)所以正确认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理解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条件,对确立当代科学技术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的角度理解历史,将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落后的原因提出新的解释。 第一章 前言 一提到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原因的研究就不能不提到李约瑟难题,在科学技术史领域李约瑟几乎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代名词,而李约瑟难题则意味着对于“中国近代科学何以落后”这一现象的探索。 李约瑟的问题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其核心内容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对自然的数学化假设及其所蕴含的先进技术——只产生于伽利略时代的西方,而不是产生于从公元前一世纪到十五世纪一直享有比西方更辉煌文明的中国?今天的科学史家将这一关于科学革命和中国科学与技术演化状态的比较问题称为“李约瑟问题”。 不过,最近的研究揭示李约瑟问题并不始于李约瑟。最早注意到中国在科学上的“落后”的是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士。利马窦、庞迪我等人都指出了中国知识界在科学知识上的落后。(利马窦,p347; 张铠,p415) 1728年,法兰西科学院秘书梅德朗在给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了“落后”问题,后者也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解释。(韩琦,p289-298)同时代和稍后的众多欧洲思想家和科学家也先后涉足这一问题,波义耳、莱布尼茨、卡西尼、孟德斯鸠、伏尔泰、魁奈、休谟、狄德罗等人都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2。 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在历次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特别是经历了“洋务运动”、“自强运动”到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对社会经济(当然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条件(或落后的原因)问题实际上已经在中国知识分子中被提出来了。这一时期中央政府酝酿变法维新,一批新式教育机构也纷纷成立,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20世纪初到抗战时期,大批受过西方系统教育的知识分子从更加广阔的中西方对比的角度,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为什么落后这个问题提出了各自的看法3。李约瑟对这个问题开始感兴趣也是在30年代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之后。 李约瑟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时已是一个成功的生物化学家、英国皇家学院院士,并且已年近四十,当时他在几个中国青年学者的影响下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兴趣,进而又对近(现)代中国的落后状况感到困惑。李约瑟(2001 p6)提到他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兴趣的发端时说,“1937年几位年轻的研究工作者来到剑桥……他们对我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他们激励我学习他们的语言;其二,是他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当代科学只是发源于欧洲?……越是深刻了解这些中国来的朋友,我就越发感觉到他们的头脑与我更为相似,当然我所指的是在智力程度方面。一个尖锐的问题由此而产生:为什么现代科学、加利略时代的新哲学或称实验哲学只产生于欧洲文化,而非中国文化或是印度文化呢?”他正式开始搜集资料是在他1942年担任中英科学合作所主任之后。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才有科学史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的诞生。 “李约瑟问题”或称“李约瑟难题”、“李约瑟之谜”、“李约瑟命题”等等。它们分别对应英文的“the Needham Problem (Question)”, “the Needham Puzzle”, “Needham Thesis”等等。首先使用这一说法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经过美国社会学家雷斯蒂沃(Sal Restivo)归纳,以及席文等人的致以辩难,“李约瑟问题”(the Needham Problem)一说不胫而走,80年代初传入我国。 当代中国知识界对“李约瑟问题”的兴趣源于1982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讨论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