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高考_一轮复习_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中世纪(约476年~1453年),西欧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黑暗愚昧的时代。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基督教神学对人的观点是: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人类的始祖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总之,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中世纪”的西欧,人文精神湮没了! 那么,人文精神又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呢?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二、人性的启蒙; 三、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本课结构 含义: 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纪的欧洲,是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它发源于意大利,扩展到英、法、德等西欧国家。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概念阐释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一)背景: 1、政治:基督教建立了神权统治,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性; 2、经济: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二)首先发生在意大利的原因: (1)政治: 处于分裂状态,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2)经济: (3)阶级: 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与逐渐成长 (4)文化: 意大利具有文化遗产和人才的优势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三)形式: 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形式 资产阶级为什么要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 ①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②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 (四)旗帜: 人文主义 (五)矛头: 基督教会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六)概况: 时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成就 初期 高潮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莎士比亚 达芬奇 《神曲》、 “人文主义之父” 《十日谈》 《哈姆雷特》 《蒙娜丽莎》 初期三杰 先驱 意大利 文学 英国戏剧作家 意大利 绘画 文艺复兴的表现形式是从 开始的?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六)概况: 文 坛 三 杰(初期三杰)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恩格斯 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诗人,出生在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的不朽杰作《神曲》,一方面给中世纪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另一方面又显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但丁作为一位继往开来的诗人,他与莎士比亚、歌德一起被称为西欧文学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 但丁 (1265-1321) 薄伽丘和《十日谈》 《十日谈》是薄伽丘最重要的作品,它为作家赢得了“欧洲短篇小说之父”的名誉。小说讲的是欧洲大瘟疫时期,十位贵族青年到郊外避难,约定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一共讲了十天,这就是《十日谈》书名的由来。小说的主旨在抨击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肯定人的自然欲望。 薄伽丘 意大利文学巨匠薄伽丘,在他的《十日谈》一书中讲过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把儿子送到深山修行,儿子长到18岁时,父亲带他下山去佛罗伦萨,迎面遇见一群美丽的姑娘。儿子即问:“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急忙说:“赶快低头,眼睛看着地下,别去盯着她们。”“可是她们叫啥名字呢?”儿子刨根问底。父亲赶忙编瞎话:“她们叫‘绿鹅’。”说来也怪,小伙子生平还从没见过大千世界,更没见过女人。他对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没兴趣,却令其父大感意外地说道:“父亲,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清代袁枚在《子不语》中记述:五台山某禅师收了一个年仅二岁小沙弥。师徒在山中寺院修行,从不下山。十多年后,禅师带弟子下山。那位已长成青年的小沙弥,一路上所遇见的牛马鸡犬皆不识。禅师指教:“此牛也,可耕田;此马也,可骑;此鸡也,可报晓;此犬也,可守门。”这时,一位美貌少女走了过来,沙弥惊问:“此又是何物?”师傅惟恐弟子见色动心,非常严肃地告诉他:“此名老虎,人若靠近她,必遭咬死,尸骨无存。”晚间回归山门,禅师问沙弥:“你对今日下山所见之物,是怎么想的?”沙弥答:“一切东西我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她不得。” 这两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人性不可泯灭 感受名著的魅力,领略人文主义的风采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反对封建教会的禁欲主义,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以人性反对神性。 十日谈之绿鹅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