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两种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干预
两种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干预[摘要]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硬膜外麻醉和气管内全麻两种方法,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呼吸及术后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无论在人工气腹前后,SBP与HR的波动均不大。对照组在人工气腹后,SBP比气腹前明显升高、心率明显增快,且比观察组患者的变化明显。观察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宽平面硬膜外麻醉及丙泊酚辅助麻醉的效果优于全身麻醉,可有效抑制人工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及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气管内全麻
[中图分类号] R72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16-02
近年来,腹腔镜已在妇科手术中广泛应用,虽然腹腔镜技术拥有许多优点,但是人工气腹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1,2]。腹腔镜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为气管内静吸全麻,人工气腹在全麻方式下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刺激会更大。随着临床对人工气腹的不断认识和深入研究,目前医学界认为,椎管内麻醉对患者的影响较小,术后易恢复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从此角度出发,旨在对比气管内静吸全麻与椎管内麻醉这两种麻醉方法对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包括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呼吸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70例,ASA分级均为Ⅰ级,年龄19~41岁。主要疾病类型包括:附件包块12例、输卵管异位妊娠15例、子宫肌瘤23例、输卵管积水11例、盆腔粘连9例。患者入组时要满足一般状况良好、无其他器官疾病及慢性病史。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椎管内复合麻醉,并用丙泊酚辅助平衡麻醉;对照组患者应用气管插管静吸全麻。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失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准备:患者术前12 h禁食,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及阿托品,麻醉前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复方氯化钠扩容后维持8 mL/(kg·h)的速度继续输液。
观察组:分别以T11~12、L2~3间隙为上、下两个穿刺点进行穿刺,行硬膜外腔麻醉(EA),待脑脊液回流后,将0.75%布比卡因2 mL以0.1 mL/s的速度注入,不置硬外导管,拔除穿刺针。必要时在上点可追加罗哌卡因在硬膜外腔,将麻醉平面调节到T6~S4。手术前5 min静脉注射氟-芬合剂,此后持续泵注丙泊酚使患者的Ramesay镇静评分维持在4~5分,即保持睡眠状态。
对照组:先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进行静脉快速诱导,给患者气管插管,成功插管后将患者的呼吸潮气量控制在10 mL/kg上下,呼吸频率12次/min,手术过程中用阿曲库铵维持肌肉的松弛状态,持续静脉泵注丙泊酚维持患者的麻醉状态。
手术过程中常规监测患者的SBP、HR、SpO2、EC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麻醉用药。
1.3 观察指标
设定5个时间点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SBP、HR、SpO2、ECG、PETCO2的变化,这5个时间点分别是麻醉前(T1)、CO2人工气腹前5min(T2)、CO2人工气腹达15 mmHg后10 min(T3)、CO2人工气腹达15 mmHg后40 min(T4)、手术结束放气后1 min(T5)。于术后1周内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及躁动人数。比较两组患者对麻醉方式的满意度。患者的满意度评价依据文献[3]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多时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时间点各观测指标的变化情况
见表1。对表1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T2~T5时点的SBP、HR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6、1.95、2.03、3.12;1.67、2.03、2.45、3.02,P > 0.05)。这提示此种麻醉方式能明显抑制人工气腹引起的应激反应。
对照组T3、T4时点的SBP、HR明显高于T1时点(t分别为5.16、6.33、4.15、7.23,P < 0.05)。组间比较时,对照组T3、T4时点的SBP、HR明显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