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东持续动荡 中国需更重视石油战略储备
中东持续动荡 中国需更重视石油战略储备今年年初以来,随着伊朗核危机升级,中东局势一直成为搅动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因素。1月下旬,美欧对伊实施严厉经济制裁,伊朗对欧美进行反制裁,并扬言将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中东骤然升起的火药味令国际原油价格在一个月之间迅速回到去年4月的最高水平,布兰特油价涨至每桶128美元,WTI(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突破每桶110美元,与此同时国际黄金、白银、铜、铝、铅、锌、橡胶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一轮上涨。
进入3月以后,伊朗与美、英、法等六国重新酝酿新一轮核问题会谈,波斯湾的紧张气氛有所缓解,但投资人对中东地缘政治的忧虑情绪仍挥之不去。虽然伊朗与相关六国在4月份的谈判也许会达成某种妥协,双方各自作出让步,但这也可能是伊朗在拖延时间,为进一步提升核能力做准备,而美国、以色列也正在为应对未来中东可能出现的更严峻的形势做积极的准备,这些都让市场感到伊核问题始终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它也是支撑油价持续高位运行重要力量。
中东动荡加大中国投资风险
在国际油价上涨之后,2月8日和3月20日中国分别宣布了2012年成品油的两次调价,93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均升至每升8元以上。此次调价对于正在步入增长放缓轨道的中国经济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新的冲击。油价高企一方面令中国的经济紧缩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使政府之前为控制通胀所作出的努力可能付之东流,另一方面也让中国的制造业、运输业、石油化工、钢铁、玻璃、食品等相关行业成本升高,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使人民币继续面临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局面,进而抑制出口和国内消费,这是政府最不愿意看到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另外,中东局势动荡还加大了中国海外油气投资的风险。近年来,我国在海湾地区的油气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的区域逐步由石油资源不富集的国家,向中东的核心地带扩展。2008年11月,中石油在伊拉克获得艾哈代布油田开发合同,成为伊拉克战后首个与该国政府签约投资石油产业的外国公司。2009年1月中石油与伊朗达成开发北阿扎德甘油田的协议,同年7月购买了南阿扎德甘油田70%的股权。2009年6月中石油与伊朗签署南帕斯气田开发协议,2009年10月中石油与BP(英国石油公司)联合中标伊拉克鲁迈拉油田项目,12月与道达尔等合作伙伴中标了伊拉克哈法亚油田服务项目。中国公司已经在海湾拥有多个油气开发项目和配套的对外承包工程,投资金额达数百亿美元,中东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油气合作的重要战略区块。
但是如今这个地区的投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中东核心国发生战乱,或者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中国企业历尽艰辛打拼多年的数百亿美元油气资产将随之丧失,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同时我国在这一地区所取得的战略地位也将被重新洗牌。
石油安全提至中国政府重要议程
我国的石油进口有11%来自伊朗,51%来自中东;在我国的十大原油进口国中,有5个海湾国家,3个非洲国家。随着这些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大,中国的石油供应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不断飙升,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6%,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20%。据国内权威部门预计,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增加的趋势难以改变。在这种形势下,能源安全对于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了保障能源供应,我国已经在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海外石油供给渠道,包括铺设中亚、俄罗斯到中国的油气管道,启动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对中东原油依赖过大的格局。而相比之下,美国却在逐步摆脱对外石油依赖,特别是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过去6年间美国能源自给率逐渐提升,在2011年前10个月自给率已达到81%。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美国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生产国,美国在应对中东地区动乱问题上具有越来越多的灵活性。
因此,中国石油供应多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进一步开拓来自周边国家的石油进口,广拓油源,避免进口过度集中在地缘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大国博弈 中国面临新考验
经过这一轮激烈的地缘政治动荡,中国不仅在石油安全方面受到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大国博弈也面临新的考验。
2011年11月初,国际原子能署指控伊朗研发核武器,美国随即对伊实行了最严酷的经济绞杀,不但冻结伊朗在美国的全部资产,更逼迫世界各国与金融机构作出抉择,要么与伊朗做生意,要么与美国做朋友。
作为美国的战略盟友,欧盟国家尽管处于危机重重的债务困境,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跟进。今年1月23日欧盟通过决议,冻结伊朗中央银行在欧盟的资产,并禁止成员国从伊朗进口石油,日本、韩国也表示将减少伊朗的原油进口。
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