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年一贯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
五年一贯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摘 要:文章主要针对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针对这些现状老师应该挖掘的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39-02
五年一贯制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也是他们心理的发展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观察、认知和判断能力,情绪高亢激烈,性格特点的可塑性非常大,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也最容易出问题。由于来自家庭、社会、网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五年一贯制学生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差、只能适应顺境、遇到困难挫折不知所措、缺乏应变能力、意志力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心理问题,从而出现了人际交往的萎缩和人格结构的失衡。这就使得五年一贯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复杂和紧迫。五年一贯制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社会需要具有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建设者,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便不仅仅是德育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它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从而使学校教育培养出不仅有较高驾驭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而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式和环境的优秀人才。
一、五年一贯制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长期以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关心五年一贯制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五年一贯制学生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从而导致了时下五年一贯制学生问题日益增多。
(一)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1、师生关系恶化。五年一贯制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崇拜,他们对老师有了更深层次和更全面的认识,对老师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能够上好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这样简单。这就使得许多五年一贯制学生认为老师的代名词就是“专断”,他们对学生不能理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强加干涉,从而形成抵触、对抗、甚至激化的师生关系。
2、没有处理好同学交往关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许多学生不知道怎样与别人建立好交往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弱,不能使自己加入到同学们的谈话和娱乐活动中,常常感到孤独、寂寞,从而产生焦虑不安、孤立无助的感觉。另一方面是与同学发生矛盾不能冷静处理,总是把关系越搞越僵,更有许多学生打架事件的发生仅仅是因为一两句话或一两件很不起眼的小事而引发的,由于处理不当甚至酿成伤亡的严重后果。
(二)由学习压力引起的问题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带来的压力是形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优等生面对如林的高手和激烈的竞争总担心自己会在考试中失败而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和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心理障碍。而一旦真的失败了便会立即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而中等生面对自己成绩不上不下的现实更是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方向,不断陷入困惑。尤其是在自己已经努力了却仍不见起色的状况下,便不由得自暴自弃了。
(三)与情感有关的问题
青春期正是少年的花季,五年一贯制学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情绪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好奇与向往。当他们一旦进入情感误区便会感到烦躁不安,吃不下睡不香,由于缺乏一定的自身控制和调节能力,并且开始出现学习下降、心理冲突加剧等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五年一贯制学生不健康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家长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孩子的地方,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一般都是娇生惯养。而父母由于只顾忙自己的工作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成长,导致有些孩子形成内向、孤僻、偏激、霸道的性格特点和惟我独尊、独立性差、意志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心理特征。
(二)学校教育淡化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应试教育下繁重的学习负担和激烈的学习竞争是学生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频繁的测验、考试让学生一次次陷入高度的紧张状态,当他们面对自己的失败,留下的只有对自己深深的抱怨。不断重复的紧张精神和压抑心理使学生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虽然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大潮在各地愈演愈烈,但现实是应试教育体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学校教育的方向。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教学成绩,学校教育始终围绕着如何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在开展工作,而没有真正有效的方法和健全的机制去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
2、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学习成绩划分学生等级,以自己的喜好区别学生的优劣。而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偏偏好奇心强,就喜欢追求与众不同,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听老师索然无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