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2-2-1-1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课).ppt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2-2-1-1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课).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江苏专用)一轮复习课件:2-2-1-1 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复习课)

解析 第三句着眼于夜晚所思,暗含彻夜难眠;第四句侧重于白天所见。表明赏花遣闷。可见这两句是在形象地表现主人公所“恨”之“极”的。尤其令她伤感的是,晚上月不解情,白天花恼人意。所以,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自不待言,我们更可以从“不知”“空落”的怪怨中体会出主人公的自哀和自怜 答案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考点二 鉴赏事物形象 [先做 后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塑造了一匹轻捷矫健、渴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骏马形象,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命题分析 本题先考查对事物形象的分析,继而考查诗人的思想感情,其实二者密切相关。因为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诗歌赏析 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思维建模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①提炼表现特征的语句,观其形、色、味、声;②分析修辞及表达技巧: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等;③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答题范式: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这是概括形象的意义,这一步骤不作强求)。 [即学 即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①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 ①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答案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考点三 鉴赏景物形象 [先做 后讲] (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 答案 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命题分析 ①考查的是景物形象,②要求答出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③要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借禅意表达作者追求宁静淡泊情趣的诗歌。全诗围绕“寻”字展开,前四句叙寻而不遇,着重描写了常山道人隐居地清幽、宁静的环境,后四句写入山寻找道士所见到的清新宜人景观,尾句表现惬意自得的喜悦。 思维建模 第一步: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第三步: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学 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