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石油地质学第七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
* 层 区 盖 域 储层 烃源岩 圈闭 通道 油气是在富有机质的细粒烃源岩层生成的,却大都富集在高孔渗的储集岩层中。 油气是如何从烃源层“跑”到储集层中聚集起来的呢? 第一节 有关基本概念 第二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初次运移 第三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次运移 第七章 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 第一节 有关基本概念 一、油气运移(hydrocarbon migration): 油气在地层条件下的移动 生油岩 油气聚集 二次运移 初次运移 油 油 气 气 油气从烃源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初次运移 油气初次运移(hydrocarbon primary migration): 油气二次运移(hydrocarbon secondary migration): 油气进入储集层或运载层之后的一切运移 3500 3000 2900 2800 2700 3100 2800 2800 运移通道 ? ? 油气藏 圈 闭 烃 源 岩 二、岩石的润湿性与毛细管力 润湿作用是指固体表面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液体取代的一种作用。 (1)润湿性: (流体附着固体的性质) θ=0:称完全润湿 θ90:称润湿 θ90:称不润湿 接触角: 润湿流体:易附着在固体上的流体,又称为润湿相 非润湿流体:不易附着在固体的流体,又称非润湿相 ①水润湿的(water-wet): 油水两相共存的孔隙系统中,如果水附着在岩石孔隙表面,称水为润湿相,油为非润湿相,这时称岩石为水润湿的或亲水的 (2)岩石的润湿性 ②油润湿的(oil-wet): 油水两相共存孔隙系统中,如果油附着在岩石的孔隙表面,则油为润湿相,水为非润湿相,这时称岩石为油润湿的或亲油的 ③中间润湿的(mixed-wet): 部分亲油,部分亲水的岩石 (4)岩石的润湿性对油气运移的影响 孔隙中的油水分布、流动方式、残留形式和数量 ①亲水岩石中:水附着在孔隙壁上,油在孔隙中心,油的运动必须克服毛细管力; ②亲油岩石中:油附着在孔隙壁上,水在孔隙中心,油的运动不受毛细管力的阻碍; 四、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1)地层压力(formation pressure) :地下多孔介质中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亦称孔隙压力或流体压力 单位:帕斯卡(Pa) 或常用兆帕(MPa) (2)静水压力: 静止水柱产生的压力(重量)称为静水压力 (3)静岩压力: 地下岩石的重量产生的压力,又称为地静压力 四、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4)正常地层压力: 如果地下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等于(或接近)该深度的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正常地层压力 如果某一深度地层的压力明显高于或低于静水压力,则称该地层具有异常地层压力。 (5)异常地层压力: (6)压力系数:某一深度的地层压力与该深度静水压力的比值。 压力系数1: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1:异常低压 四、地层压力与异常地层压力 第二节 石油和天然气的初次运移 油气初次运移(primary migration) 烃源岩的排烃(expulsion) 初次运移的环境:烃源岩环境,低孔隙度、低渗透率 晚期生油带来的初次运移问题: ①石油是如何从低孔低渗的烃源岩中运移出来的, 动力?通道? ②烃源岩中含水很少,初次运移的相态是什么? ①石油主要是以游离相态运移的; ②水溶相态和游离相态对天然气的初次运移都是重要的,天然气还可以呈扩散状态运移 ③油气可以以互溶(油溶气、气溶油)相态运移 一、运移相态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1.压实作用产生的瞬时剩余压力 (1)压实流体排出机理 有效应力定律: ①压实平衡状态(正常压实状态) 岩石骨架颗粒达到紧密接触 孔隙压力为静水压力 无孔隙流体排出 颗粒+流体 S:上覆负荷压力 σ:有效应力 P:地层压力 ②压实欠平衡状态 岩石骨架颗粒进一步重新排列 孔隙压力超过静水压力, 形成瞬时剩余压力 孔隙流体排出 颗粒+流体 新沉积物的沉积增加了上覆压力 ③沉积物恢复压实平衡状态 ① ② ③ ① 二、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2.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 常压带 第一超压带 第一压力过渡带 第二超压带(П1) 第二压力过渡带 第三超压带 第二超压带(П2) (1)沉积盆地异常高压十分普遍 辽东湾地区地层压力与埋深关系 有机质的生烃作用(烃类生成形成异常高压) 干酪根演化生成液态烃和气态烃 产物体积比干酪根体积多2-3倍 流体热增压作用 任何流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封闭的条件下,孔隙流体的热膨胀,必然造成孔隙压力的增加 L点(已封闭): 压力300bar 增加(1000m,25℃) 沿等容线增加压力 M点(已封闭): 压力720bar 热增压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