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铉 徐锴世系表
徐铉 徐锴世系表
五代宋初著名的文字学家
徐育宏
徐铉
徐锴
【九十五世】
彦章周源、砺《徐延休公墓志铭》云:“曾祖讳源,祖讳徽,皆隐德不仕。父讳延休,卫尉卿,赠左仆射,才高道直,有名于时。”源彦章徽《徐延休墓志铭》 《南唐书》卷二三《卢郢传》徽源皆隐德不仕。延禄、延休《徐延休墓志铭》 《南唐书》卷二三《卢郢传》延禄徽《徐延休墓志铭》 《南唐书》卷二三《卢郢传》延休徽出生在会稽人(今浙江省绍兴市),遂家广陵。字德文,风度淹雅,故唐乾符中进士。初,郡守督事多遣小吏巡县,延休棰而遣之。刺史王彦章服其刚正,贻书谢过。任光禄卿、江都少尹、卫尉卿等职,死后赠左仆射。卒于吴睿帝顺义三年(923)延休夫妇死后被葬于洪州娶包氏子二铉、锴《南唐书》卷二三《卢郢传》徐铉对此的解释是:“先君顷岁戎乘,尝涖斯邦。依然棠树之人,自是桐乡之邑,乃以庚申岁迁奉松槚,卜兆于鸾冈之阳,敢言折臂之祥,愿占维桑之地。”铉延休会稽人。讳铉,字鼎臣,917)正妻王畹卒于宋太祖开宝元年992),享年五十岁。还有一个小妾卢氏《南唐书》卷二三《卢郢传》锴延休会稽人。字楚金,父仕南唐官至右内史舍人。吴武义二年921)卒于南唐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陆游《南唐书》卷五《徐锴传》载宋史》卷四四一《徐铉传》皆谓徐锴“四岁而孤”吴睿帝顺义三年(923)。锴陆游《南唐书》卷五《徐锴传》载《宋史》卷四四一《徐铉传》
?? ? 受到李煜赏识的徐铉
??? 徐铉、徐锴都在南唐做官,因为二人才高气盛,办事奉公不讲情面,得罪了南唐一些权臣,所以屡遭贬谪。南唐后主李煜继位当上皇帝后,对徐铉非常赏识,徐铉这才得到重用,先后任礼部侍郎、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兵)部尚书等重要职务。??? 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九月,宋朝派大将曹彬带兵讨伐南唐,次年六月,就打到南唐京城金陵城下。十月,李煜遣徐铉出使宋朝,进贡乞和,这时战事正激烈进行,出使是非常危险的。李煜为了徐铉的安全,想命令南唐援军暂停前进。徐铉说应该以南唐社稷为重,援兵一定要快来,我只是一介使臣,生死可置之度外。李煜听了徐铉的表态非常感动,含泪为他送别。就在徐铉这次出使开封时,他的弟弟徐锴为兄长担惊受怕,忧郁而卒。??? 徐铉到了开封,面见宋太祖赵匡胤。徐铉对赵匡胤说:“南唐李煜侍奉陛下,如同儿子对待父亲一样,一点错也挑不出来,陛下为什么一定要讨伐南唐呢?”赵匡胤说:“你以为父亲和儿子可以分为两家吗?”徐铉听了,无话可说。这次赵匡胤对徐铉非常客气,像往常对待使臣的礼遇一样,但坚决不答应南唐的乞求。??? 又过了一个月,南唐的援兵被打败,主帅也被宋军俘虏,局势更加岌岌可危,李煜再次派徐铉出使开封,乞求缓兵。徐铉这次见了赵匡胤态度更加恳切,他说:李煜对您非常恭顺,不敢抗拒您的旨意,我来乞求宋军别再打了,以保全南唐百姓的性命。看赵匡胤没有答应的意思,徐铉情急之下,和他再三争辩起来。赵匡胤辩不过他,勃然大怒,拔剑而起:“你不用多说,李煜确实一点罪也没有,但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吓得徐铉再也不敢说话了。??? 过了几天,即开宝八年(97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攻破金陵,李煜率众大臣出降,南唐宣告灭亡。开宝九年(976年)正月,徐铉随李煜到开封觐见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想起一个多月前徐铉还在这里同自己争辩,就非常严厉地斥责徐铉。徐铉不卑不亢地说:“臣为江南大臣,当然要为我南唐尽力,国家已亡,我罪也当死,其他的就不必问了。”赵匡胤听了这话,反而不生气了,他说:“徐铉这样的才是国家的忠臣,今后成了宋朝的大臣,对待宋朝要像对待李氏那样忠心啊!”这次接见后,李煜被封为“违命侯”,徐铉被封为太子率更令。??? 这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李煜的爵位有所提升,被封为陇西郡公。徐铉以太子率更令直翰林学士院,开始参与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工作。???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十月,一代词人李煜逝世于开封。宋太宗赵光义又追封李煜为吴王,并要侍臣为李煜撰写墓志铭。大臣中有人嫉妒徐铉,想借此事让徐铉出错获罪,便极力推荐由徐铉来写。他们说:“吴王的事儿徐铉最清楚,吴王墓志铭由徐铉来写最合适。”宋太宗准奏,下令由徐铉来写李煜的墓志铭。谁知徐铉向宋太宗哭诉请求不要让他写,说他写吴王墓志铭一定会惹祸的。宋太宗这时才明白是有人想害徐铉,他知道徐铉的难处,特许他可以写和故主的情义,怎样写都不会怪罪他。徐铉这才动笔写了《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在这篇墓志铭中,徐铉言辞恳切,悲伤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李煜的追思之情。他又为李煜写了挽诗,其中有:“哀挽周原道,铭旌郑国门。此生虽未死,寂寞已消魂。”对故主的思念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 晚景凄凉的徐铉
???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