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 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福建省漳州市古雷石化园区B-1号填海造地工程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
(3)地理位置:福建省漳浦古雷镇东山湾东岸已建明达建材码头北侧近岸滩地水域(4)建设内容:2.563hm2,补填B-区地块西侧护岸30m斜坡段面积公顷,临时护岸总长m。该项目申请拟用海域在《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中,功能区划本不含面层结构
(5)工程投资:
(6)建设进度:本项目建设期约为11个月。
施工期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填海造地施工过程悬浮泥沙入海,对局部海域水质和生态环境将产生影响。施工废水、陆上施工生活污水、施工机械排放废气、施工场地及车辆运输扬尘、施工噪声及施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等。
本工程占用海域资源,将直接造成用海区域滩涂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施工期也会造成邻近海域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的损失,对附近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质量现状
水动力环境
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观测资料,本调查区属于正规半日潮流区,各站涨、落潮流流向,因地而异,各地点的流向都以较小的幅度偏摆于该地点水道纵轴的方向,在垂直于水道纵轴的方向流速很小。各站的潮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往复流特征,驻波性质明显,在高、低平潮附近时刻,流速最小,在半潮面附近时刻,流速达到最大。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
本项目位于东山湾内,东、北、西三面有陆域环抱,南面有塔屿、虎屿与太平屿作为屏障,波浪掩护条件较好,引起海区泥沙运移产生海底冲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动力。通过1954年和1970年、20世纪90年代和2008年水深测图的对比分析在天然状态下,东山湾水深、海岸比较稳定,没有大规模的泥沙流,泥沙来源不多,淤积物主要是悬移质,淤积速度相当缓慢,本规划用海区所处岸滩区域总体变化不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水质环境质量现状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于2014年11月10日和26日开展东山湾秋季水质监测,于2015年3月20日和3月27日开展东山湾春季水质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水温、盐度、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无机氮(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活性磷酸盐、石油类、汞、铜、铅、锌、总铬、镉、砷,共计18个监测项目。秋季及春季调查结果调查海域海水中的除部分站位的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指标超标外,其余监测指标(pH、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汞、铜、铅、锌、总铬、镉、砷)均符合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不同功能区划的海水水质标准。
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于2014年11月10日开展东山湾沉积物监测,监测项目包括石油类、硫化物、有机碳、总汞、铜、铅、镉、砷和锌9项。监测数据表明:2014年11月10日东山湾海域沉积物环境中除13号站(Pi值1.48)的硫化物出现超标外,其余监测项目有机碳、铜、铅、锌、镉、铬、汞、砷、石油类等均符合GB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评价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于2014年11月10日、2015年4月开展东山湾海洋生物调查,调查结果:
叶绿素a
秋季海域表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1.13mg/m3,变化范围介于0.841.73mg/m3之间。底层叶绿素a介于0.781.56mg/m3之间,平均值为1.10mg/m3。春季海域表层和底层叶绿素a的平均值均为0.99mg/m3,变化范围均介于0.672.29mg/m3之间。
初级生产力
秋季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7.53mgC/(m2·h),变化范围在4.3011.35mgC/(m2·h)之间。春季海域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6.74mgC/(m2·h),变化范围在3.6015.18mgC/(m2·h)之间。
浮游植物
秋季调查海域共鉴定记录浮游植物3门28属59种(类),秋季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具槽帕拉藻和小海链藻。浮游植物密度总量较低,平均为12.63×103cells/L,其中,表层的浮游植物密度平均值为12.33×103cells/L,底层密度平均值为12.93×103cells/L。海域表层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度变动范围为2.28~6.03,平均值为4.27;底层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度变动范围为2.89~6.74,平均值为4.70。均匀度表、底层平均值皆为0.81,表层浮游植物的均匀度变动范围为0.70~0.92,底层丰富度变动范围为0.70~0.93。表层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动范围为2.09~3.57,平均值为2.82;底层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变动范围为2.09~3.27,平均值为2.86。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物种少,种类组成匮乏,种间个体数量分配并不均匀,群落结构不稳定。
春季调查海域共鉴定记录浮游植物5门39属79种(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