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鼯鼠.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的鼯鼠

大赤鼯鼠對林木的危害 地理94乙 黃兆毅490232429 巫宜娟490232053 章節架構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區域 五、文獻回顧 六、討論 七、參考文獻 研究動機 1.本身對於大赤鼯鼠的好奇 2.大赤鼯鼠在生態圈中所扮演的角色不瞭解 3.大赤鼯鼠的保育以及危害的疑惑 研究目的 1.對大赤鼯鼠有概略認知 2.能瞭解大赤鼯鼠在生態系中扮演的角色 3.了解大赤鼯鼠是否真的會危害森林。 研究方法 1.研讀前人對於大赤鼯鼠的研究成果 2.以訪談獵人的方式,了解大赤鼯鼠的生活形態,補強文獻之不足。 3.整理有關於鼠類危害林木的實例及研究報告。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為全臺灣,但因研究報告及訪談,並無法概括全台,因此主要研究點為福山實驗林、溪頭、南投縣仁愛鄉等地。 文獻回顧 1.臺灣的鼯鼠 2.大赤鼯鼠的生態 3.鼠類危害林木 討論 對於大赤鼯鼠以及鼠類危害林木的研究,做比對。 大赤鼯鼠 臺灣的鼯鼠 臺灣的鼯鼠可以分為三種: 大赤鼯鼠 白面鼯鼠 臺灣小鼯鼠 Petaurista petaurista grandis grabdis 鼯鼠亞科大鼯鼠屬大赤尾鼯鼠 型態特徵 頭軀幹長45~50公分,尾長46~49公分,體重約1.2公斤;頭圓,吻不突出,鬚黑,體背為紅褐色,間雜黑色毛,頭頂部具黑色毛,腹部淡黃褐色,尾與體背同色,末端黑褐色。飛膜由前肢擴展至後肢之髁關節。 生態習性: 臺灣特有亞種。夜行性,白天休憩於樹洞中,傍晚始外出活動覓食。植食性,喜食嫩葉、芽、種籽及果實。飛膜大,滑翔能力強。各海拔山區均有分布,但以中低海拔較常見,棲息地多為闊葉林及混生林。普遍分布於太平山、埔里、阿里山、瑞穗、花蓮等海拔100~2500公尺。 白面鼯鼠 Petaurista alborufus lena 鼯鼠亞科大鼯鼠屬臺灣白面鼯鼠 型態特徵: 頭軀幹長35~43公分,尾長44~48公分,:頭與體背面赤褐色,臉部及腹部呈白色,頭大,臉圓,眼大,吻不凸出。尾深褐色,先端黑色,飛膜由前之擴展至後肢之髁關節 生態習性: 臺灣特有亞種。夜行性,白天休憩於樹洞中,傍晚始外出活動覓食,具飛膜,善滑翔。各海拔山區均有分布,但以中高海拔較常見;棲地為針、闊葉林及混生林為主,雜食性,喜食嫩葉、芽、種籽及果實。 臺灣小鼯鼠 Belomys pearsoni kaleensis 鼯鼠亞科毛足小鼯鼠屬臺灣小鼯鼠 型態特徵: 頭軀幹長17~20公分,尾長約17公分;頸短,鬚發達,體上半部毛呈暗黃褐色,體下面及腹面則為淡黃褐色,尾較體短,毛長呈黃褐色,耳殼橢圓形,外緣各有一簇黑色長毛。 生態習性: 臺灣特有亞種。夜行性,活動時安靜輕巧,有良好之跳躍能力,植食性,喜食含糖分高之果實及嫩葉,由前至後肢膝關節長有小型飛膜,可做為滑翔工具,分布於台北、台中、南投、花蓮、台東海拔500~1000公尺地區之森林中東部較多。 參考書目 論文 郭其芊,1999,福山試驗林大赤鼯鼠之食性、活動範圍及活 動模式 李培芬,1983,大赤鼯鼠之生殖與生態研究 王立言,1987,溪頭地區大赤鼯鼠之行為與生態研究。 * *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