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政以德子曰
为政以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为政以德: 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北辰:北极星。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兼用,儒、法并行。如果我们从实际出发,考察历史和现实,显然还是卫文子德主张比较行的通一些。 子适①卫,冉有仆②。 子曰:“庶③矣哉!”冉有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①适:到,往。 ②仆:驾车。 ③庶:众多,这里指人口多。 《管子·治国》说: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畏罪,所以比较好治理。民 贫则危乡轻家,犯上作乱,所以难于治理。 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总是首先想方设法地让人民富裕起来。 这就是富民政策。 《管子》表达的思想正是孔子在这里所表达的思想。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 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注释】 ①兵:在《论语》、《孟子》和“五经”中,“兵”多指兵器,只有极少数 时候是“兵土”的意思。所以,这里的“兵”指军备。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备战,备荒,为人民。”就 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从古到今,粮食、国防、信义都 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基本问题。 当子贡提出二者必居其一的两难选择 时,孔子作出了“去食”的选择。这正如后来孟子那个著名的选 择一样: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孔子并非不重视“足食,足 兵”。正如孟子并非不喜欢吃鱼不想活命一样,都是“必不得已而去”。 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2)而附益(3)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4)可也。” 「注释」 (1)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 (2)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3)益:增加。 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