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审清题干确定答案区域比照内容化繁为简答其所问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2015暑期高二学习辅导 筛选文言文信息,并归纳要点 关键词: 筛选(提炼) 归纳 (概括、总结) 常见题型1 (客观题+主观题) [2016江苏高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常见题型2 (客观题+主观题)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初调研试卷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楼国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官,而楼国华却多次做官。 B.楼国华解职归乡后,修整祖茔,修建家祠,聚集家族的人一起祭拜。 C.楼国华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楼国华就拿出自己的肥田来平息了纠纷。 D.因对现实不满,五十三岁的楼国华毅然离家,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9.楼国华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审清题干,确定答案区域 比照内容,化繁为简 答其所问 理清层次,用序号标出事件 浏览全文,把握了解全文大意 步 骤 例题1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请简要归纳烛之武游说秦伯的几个步骤,不得照抄原句,每个步骤不超过15字。 例题1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请简要归纳烛之武游说秦伯的几个步骤,不得照抄原句,每个步骤不超过15字。 例题1 请简要归纳烛之武游说秦伯的几个步骤,不得照抄原句,每个步骤不超过15字。 参考答案: 第一步,消除秦伯戒心; 第二步,说明亡郑利晋害秦; 第三步,说明存郑利秦; 第四步,指出晋国贪婪,灭郑后必然犯秦。 例题2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简要概括“其一氓”溺死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①湘水暴涨,渡船破漏; ②爱财甚于爱命; ③不听善言,固执己见。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明确考试大纲 注重整体阅读 题型设置 1.选择:设“非”方法,力求排除干扰 ①望文生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②范围不准,概括不当 ③张冠李戴,事实错位 ④夸大事实,因果失当 ⑤无中生有,似是而非 2.简答:就基本事件设题,一般不涉及写法,围绕人物言行、思想性格等拟制,语言自己组织。 《晁cháo错传》 1.下面关于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简要概括晁错的主要形象特点。(4分) 3.根据文章内容,简析晁错被杀的原因。(6分) (1)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2)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