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构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童年期心理发展有五个时期,即: 口欲期(0-1.5岁)、肛欲期(1.5-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0岁)、青春期(10-20岁)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心理社会性发展共有八个阶段,即: 信任对怀疑(0-18个月)、自主对羞怯(18个月-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初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完善感对绝望感(老年期) ◇主要观点: 1.重视早期经验和亲子关系。 2.幼儿教育应重视培养健全人格。 3.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2.人本主义 ◇典型代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1908-1970)、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主要观点: (1)学习的本质 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 (2)学习的目的:全人、自我实现 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3)学习的过程:发展潜能 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4)学习的原则:自由学习、尊重、信任 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5)学习的促进: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 给学生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 从做中学 (6)教育的角色:提供条件 五、后现代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 (一)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派别 激进的(也即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以“否定性”为其特征。代表人物:福柯、利奥塔、德里达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以“建设性”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罗蒂、格里芬 庸俗的后现代主义是对否定的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进行简单化理解的结果。代表人物是杰姆逊。 (二)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观点 批判现代性 反基础主义 反本质主义 反中心主义 反对确定性 告别整体性(同一性) 参考文献: [1]邢利娅,白星瑞.建国后我国学前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变[J].学前教育研究,2008(3). [2]刘玲.成熟主义与行为主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9(4). [3]杨晓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1995(2). [4]霍力岩.建国60 年来国外学前教育思潮的影响与今日我国学前教育选择[J].幼儿教育,2009(9). [5]陈蕾.罗杰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加涅认知教学思想与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J].学前教育研究,2001(3). [6]周采.国外学前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5). [7]王炳照,秦学智.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J].学前教育研究,2006(3). [8]姜勇,邓素文.本土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文化转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8(4). [9]朱宗顺.百年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三)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变革 ◆时间:新中国成立至今 ◆主要特征: 新中国的学前教育理论以教育文化的引进和本土化为变革主线,在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嬗变中前进发展。 1.天才教育时代的学前教育理论(1949-1978年) (1)总体教育目标:在前苏联的影响下,学前教育以全面发展教养为指导,关注科学教育和加强智力开发,提出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体系。 (2)课程模式:采用分科教育模式,强调学科结构和追求卓越知性 。 (3)在教学内容上围绕是否教幼儿识字展开了探讨 (4)教学形式:以游戏作为主导活动,学前教育任务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 2.社会转型时代的中国学前教育理论体系(1978年至今) (1)学前教育观念质变与新型的个性教育观正在形成 ; (2)课程目标:从“预设”走向“生成”,从“重物”转向“重人”,从“重教师”转向“重儿童”; (3)课程组织由“分科教学”走向“活动教学” (4)课程评价取向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 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一、行为主义的学前教育理论 ◇典型代表:美国的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 ◇主要观点: 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开放变化的,每个幼儿的行为强化都不相同。 关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重视环境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具有治疗的价值,认为通过适当的刺激及合理运用强化手段可以控制和改善人的心理问题。 不足之处是把儿童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否认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典型的“外烁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