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费者感知风险若干因素的影响分析-北大法宝
消费者感知风险若干因素的影响分析
— 基于产品伤害危机的视角
赖俊明
浙(江农林大学 暨阳学院,浙江诸暨 311800)
摘要: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研究和分析产品伤害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必须考虑消
费者的感知风险因素。消费者的因素没有正确处理,必然会导致其改变对企业的认识,产生不良影响。正是在这样
的思路下,通过对消费者感知风险若干因素的分析,探寻在产品伤害危机时如何降低消费者对企业的影响,帮助企
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伤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产品伤害;消费者;感知风险;企业;心理健康;潜在价值;价值创造;差距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4-0064-05
李国峰等人根据国内产品伤害危机的特点和我国消
一、引言
费者特征,对消费者感知方面做了相关研究。{5}
美、英等国家研究表明,医院急症室病人有 在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研究方面,不同的学者对
10%是由于产品伤害造成的。在许多国家,受伤害的 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理解不同,对消费者感知风险的
人的治疗和康复费用占国家健康预算的较大比例。 计量方法也不同。有些学者建议用员工感知风险的
受害者和他们家庭的个人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对于 量表测量消费者感知风险。因此,员工感知风险量表
企业,经过危机的及时应对过程,接下来面对的是销 同样适用于消费者韩(小芸、黎冬梅,2006)。但他们
售额的降低,市场份额的丧失,如何减少消费者的感 的实证检验结果却表明员工感知风险量表对消费者
知风险,如何使产品重新吸引消费者,刺激其购买意 感知风险并不适用。尽管对于消费者感知风险的测
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Arpan和Pompper2(003)认 量至今还没有一个学术界公认的量表,但有不少学
为,危机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它 者对该领域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Rogers等1(997)
会导致对组织的严重破坏。{2}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在心理健康行业更加系统地研究了消费者心理感知
Weick(1988)指出,危机是机“率低,后果严重的事件, 的组成成分。他开发的股尔康心理受权量表由七个
它会对组织的基本目标产生危害”。危机由组织外部 维度构成:自我效能感、无权感、自我认知、有效的改
或内部因素引发,可能会导致难以预料的事件。{3}变、对未来的预期或控制、正义感及公民行为,并通
Dawar和Pillutla2(000)定义产品伤害危机为产品被 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七个维度之间的彼此相关。
发现有缺陷、不安全甚至是危险的复杂情形。同时, Patrick等 (1998)在Rogers的研究基础上,修正了消
与产品伤害危机相关的概念,还包括产品失败 费者心理感知的模型,新模型包括自我效能感、积极
P(roductFailure)、产品责任P(roductLiability)、产品 的自我认知、对未来的控制、群体自发性、有效果的
召回P(roductRecall)等概念。Goodmanetal.(1995 ) 改变、无权感六个维度,并指出六个因子彼此相关且
检验了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各种参与层次和消费者整 从属于两个高阶因子:消费者心理感知的个体驱动
体满意之间的关系。{4}他发现,与参与层次浅的消费 因素和群体驱动因素。Girish和Kumar 2(008)从交
者相比,参与层次深的消费者如果对核心因素不满 往导向的观点出发,认为消费者感知风险是交往导
意就会表现出更大的不满意。在国内,晁刚令、方正、 向的一个维度。韩小芸等 2(011)采用深入访谈、专题
收稿日期:2014-03-13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L(Q14G020018);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基“于组织生态学的创意产业发
展对策研究”2(013B044)
作者简介:赖俊明 1(981-),男,浙江丽水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北大法律信息网 北大法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