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

学 术 论 坛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 东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王 伟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研究进展 王 伟 摘要:本文阐述了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来源、化学结构及其毒性,对已有的该毒素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剖析,并对腹泻性贝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腹泻性贝类毒素;分析法;关键酶基因 海洋毒物不仅严重破坏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养殖,恶化海洋环 列的酶。 境,而且还通过食物链向上层传递,危害人体健康。腹泻性贝类毒 然而,近来Sako 等从Gymnodinium catenaatum 中分离出N- 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DSP )是海洋毒物的一种,被贝类 sulfotransferase ,为赤潮毒素STX 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打开了大门, 滤食后在其体内性质非常稳定,一般的烹调加热不能使其破坏,人 对STX 基因的分离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对DSP 基因的研 类误食会产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效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 究也将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而且,多种植物次生代谢物合 一、DSP 毒素的来源与污染的贝类 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的成功克隆为DSP 关键酶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成 产生腹泻性贝毒素的藻类在全球主要海域中几乎都有分布, 功的典范和借鉴。另外,借助PSP 生成与细胞周期事件的相关性, 主要甲藻有渐尖鳍藻、具尾鳍藻、帽状秃顶藻和三角鳍藻等。此类 Taroncher—Oldenburg 等采用DD—PCR 技术从Alexandrium fundy- 甲藻在中国南海常年有分布。在贝类、鱼类和其它动物的滤食或摄 ense 成功分离出3 个与毒素生成可能有关的基因,为贝毒素生物合 食过程中,腹泻性贝毒的藻类作为食物经胃和肠消化、吸收并导致 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注入了希望,提供了参照。同时,分子生物学 DSP 在贝体内的积累。 方法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渐成熟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 二、DSP 毒素的化学结构 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DSP 是从各种贝类和甲藻中分离出来的一类脂溶性物质,其化 六、结论 学结构是聚醚或大环内酯化合物。根据这些成分的碳骨架结构可以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生物毒素研究进步明显,但是在DSP 将它们分成三组:(1 )酸性成分(2 )中性成分(3 )其它成分。 研究方面显得相对薄弱,只有个别科研单位对其进行研究,而我国 三、DSP 的毒性 沿海已经有发生DSP 原发种鳍藻的分布,说明我国已经存在严重 DSP 的毒性机制主要在于其活性成分OA 能够抑制细胞质中磷 的DSP 问题,我国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DSP 的威胁。因此,进行 酸酶的活性,导致蛋白质过磷酸化,从而对生物的多种生理功能造 DSP 相关问题的研究,对于DSP 中毒的防治、水产业的顺利发展 成影响。DSP 主要引起小鼠腹泻,并对其肝脏、在对小鼠皮肤的两 以及公众的健康都是非常必要的。 个阶段的实验发现OA 和DTXI 均是肿瘤促进剂。OA 和DTXI 通 参考文献: 过抑制蛋白磷酸酶 1 (PP1 )和蛋白磷酸酶(PP2A )的活性,降低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