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安徽推荐国家科技奖项目公示-安徽科技厅
2013年安徽省 2013年度安徽省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协同效应的手性催化剂体系设计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
完 成 人:龚流柱、蒋耀忠、吴云东、宓爱巧、唐卓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
该项目属于有机合成化学领域,主要研究催化不对称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该项目基于“协同效应”发展了新型手性催化剂体系,建立了高选择性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的反应体系,实现了手性化合物的高效合成。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有:
1基于“双氢键活化”和“烯胺催化”的协同效应,设计了氨基酸酰胺催化剂体系,首次证明了氨基酸酰胺能催化不对称直接Aldol反应,突破了只有氮杂五元环氨基酸有机小分子才能够有效地催化直接Aldol反应的传统观念,推动了氨基酸衍生物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提出的“烯胺-双氢键”过渡态模型为多氢键活化的有机小分子催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手性磷酸分子中的氢键协同效应,设计了手性双磷酸催化剂,实现了高立体选择性的不对称三组分1,3-偶极环加成反应;通过手性磷酸分子内的“布朗斯特酸”和“路易斯碱”的协同活化,实现了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Biginelli反应及Biginelli-Like反应、直接Mannich反应、Aza Diels-Alder反应、三组分串联成环合成1,4 -二氢吡啶反应等多个多组分反应,为进行多样性导向的生理活性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环境友好的高效方法。
3设计和创制了手性双钒配合物催化剂,发现了它们在催化2-萘酚不对称氧化偶联中存在双金属间的协同催化效应,能高立体选择性地催化分子氧氧化的2-萘酚及其衍生物的不对称偶联反应,实现了sp2 C-H键的不对称官能化,是合成手性联萘酚最有效的方法,已经被国际同行应用到天然产物的合成中。
4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金属络合物和手性小分子”联合催化的概念,发挥传统金属催化剂的长处,弥补有机催化剂活化模式相对较少、所能作用的官能团有限等不足,先后发展了金属/手性有机小分子的不对称“协同催化”和“接力催化”,实现了一系列单一类型催化剂难以实现的不对称有机化学反应。
该项目共在国际SCI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58篇,其中在 “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论文1篇,在 “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9篇,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论文4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件,其中美国专利1件。8篇代表性论文他人引用1280次,最高单篇SCI他人引用312次;20篇核心论文他人引用2077次, SCI篇均他人引用 100次,一篇论文在2005年被Science Watch 评为化学类热点论文第五名 (Science Watch, 2005, Vol. 16, No. 3);2008年两篇论文入选汤姆森科技集团评选出的2001-2006 年中国地区发表的前24 篇被高引用的科技论文,并获得Thomson Reuters Research Fronts Award(化学共有7篇论文获奖);所发表的论文多次被Nature China, Angew. Chem. highlights和Synfacts等杂志作为亮点评论;所设计的双钒催化剂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已成为人名催化剂;培养博士研究生17名,其中2名博士生研究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三人先后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
杂交水稻品种DNA指纹鉴定技术及应用杨剑波中国水稻研究所李莉詹庆才中国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水稻品种真伪和纯度鉴定本项目稻真伪15年,取得重要突破。主要技术发明如下鉴定的便捷与结果的准确。简实用的试剂盒,提高了检测效率。项目技术,国内隆平种业、丰乐种业等累计检出不合格样品792份,涉及不合格种子5390多万公斤,避免经济损失逾30亿元;家司法执法部门智能化、大容量的水稻品种DNA指纹库数据网络平台)。为。项目获发明专利项,国家标准,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被引频次达8次,出版专著1部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863十年成果袁隆平院士为的认为该研究成果利用生物技术成功解决了杂交水稻品种真实性鉴定和种子纯度检测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技术研发、标准制订和检测服务的一体化,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该项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产权类别 名称 国(区) 证书编号 权利人 发明人 发明专利 分子标记技术在快速鉴定杂交和纯度方面的应用 Z2 2003-06-04 第112442号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杨剑波,汪秀峰,李莉,向太和,倪大虎,王永杰,皮桃花,张毅,吴家道 发明专利 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主题检索数据库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ppt
- 2005年-北京大学.doc
- 20041020公众卫生学会シンポジウム-富冈甘乐齿科医师会.ppt
- 2006年公布数据.ppt
- 2007—2008年学度-江西会昌中学.doc
- 2005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指引-大连第十一中学.doc
- 2007届江西示范性高中高三联考试卷.doc
- 2006年高考考前教育-郑州教育网.ppt
-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ppt
- 2007年运动健康与休闲学术研讨会.doc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外部式振动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动闸板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玩具线路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二轮复习推理方法——考场必会破题技法学案.pdf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容储能式点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磁器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磁过滤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子外壳型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脑全自动智能化消毒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教育年终工作总结.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