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行为的四种心理历程
道德行為的四種心理歷程 1.道德敏感度 此人能就此特別情境有所解釋;什麼是可能採取的行動,誰(包括自己)在同的抉擇行動中將受到影響,以及每亇有關人員將如何看待他們利益所受到的影響 2.道德判斷 此人已能就每一亇選擇行動,就道德上是正確的(或公平的、公正的或善的)觀點加以判斷,進而選出在那情境下,他認為他應該(道德上的應該)去做的一種行動. 3.道德意圖 此人一定視道德價值高於其他个人價值,因而決心要去從事在道德上是正確的行為. 4.道德行為 此人一定有足夠的堅持力、自我強度及種種處事技巧,以致能將其善意付諸實施,並能堅忍以克服困難 此四種成分有交互作用且影響其他成分,然而這四種心理歷程各有其獨特功能.這四成分是描述在某一特定情境下,道德行為產生之完整過程. 1.成分一:解釋情境;想像可能的行動,以及每一種行動對有關人員福祉的影響與結果. 心理学發現(1)很多人甚至對單純情境的解釋都有困難—假如受試者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他們是不太可能去協助的.(2)人們對他人需求與福祉的敏感程度之亇別差異相當明顯.(3)社會認知在完整認知編碼之前,情境可能已先引起強烈感覺.成分一中認知和情感(同理心)的交互關联. 2.成分二:人們早就準備好作道德判斷(或至少就對錯有其直覺),作道德判斷的行為似乎始自兒童發展早期;但人們直覺的差異相當大,且都確信自己的道德信念.心理学家的工作即是弄清楚人們是如何作這些判斷(道德直覺是如何作用的)、解釋不同判斷間的差異,以及弄清楚人們即使在面對相當複雜的事件時,仍確信自己判斷的原因. Piaget、Kohlberg及Rest的DIT的研究者對成分二的解釋貢献很大. 人們如何決定什麼是對的或錯的,有下列幾亇假定: 假定一:人們因其社會經驗而發展出更精細的社会概念,特別是人們如何協商合作與達成正向社会關係.1.幼童早期即有概念即亇人可以經由協商及交換利益而與他人相處;2.及長,演化成較複雜的概念即基於相互了解、忠誠與情感,而與他人建立長期正向的關係;3.更年長時,根据正式制度、角色系統及公眾所立之法,以社會網絡著眼的概念,也逐漸浮現;4.對少數人而言,他們組成合作思考,發展謀求人類最大福祉為原則,形成其理想社會的藍圖. 假定二:相對應於每亇社會組織的概念,各有一亇獨特的公平觀念;即當我把某样有價值的東西給人時,我也要得到某样東西以為回報;因此,交換價值的相互性使得這項安排變得公平. 就長期正向関係,公平的概念來自-我知道我可以依賴你,你也清楚你可以依賴我,転成信賴我們對彼此的忠誠和互為對方的福祉而奉献. 就社会網絡的合作觀念,公平的概念是因為領悟到我會做好我的工作、遵守法律,也期望社会上其他人也如此作. 假定三:在某一社会情境中,亇人面對何謂道德正確時,会因其組成合作概念所衍生的公平觀念,而驅策出道德判斷. 認知發展認為不同的社会合作概念及所伴隨的公平觀,為解決問題提供基礎. 認知發展論認為經由社会經驗,人們如何組織合作的概念亦随之發展.伴随著不同的概念而產生不同的公平觀(即道德判斷的階段).這些階段基模存在於長期記憶中,被用來了觧社会問題情境而作出道德判斷.而此階段基模在解決道德問題時扮演捷思(heuristic)角色. 3.成分三:成分二指出在道德上有一亇正確的可能選擇.但道德價值不只是人們的唯一價值例如事業、芸術等,這些價值可能與道德價值互相牴触,且更具吸引力而將道德理想予以妥協. 但為何還有人選擇犧牲了某些亇人價值而選擇道德價值,乃因下列道德动机: 1.因進化過程使得”利他”己深植於基因遺傳中 2.羞恥感、罪惡感以及害怕激發了道德 3.人們藉著学習楷模加以反應,並学得社会行為 4.合作功能及亇人對組成理想社会負有責任的社会觀,激發了道德. 5.同理心是利他動机的基礎 6.生活於正義與關愛的關係及社區裡的經驗,導致道德承諾. 4.成分四:包含了執行和实施行動—處理阻礙與意料外的困難,克服疲憊與挫折,抗拒分心與誘惑,堅守自我目標.此心理歷程為”自我強度”或”自我調節”即具備堅持、果決、能力及品格為成分四成功的特質. “四成分模式”可用來理觧及預測实际的道德行為和決策. 實例:用在牙医專業人員—因為專業人員的自我利益即是在找出什麼是對的並選擇最具正當理由的行动. Kohlberg的認知道德發展模式 人們經由知識及社會化的過程而發展其道德發展階段,有6亇階段: 1.處罰及服從的階段:”對”的事是服從規定及杈威,對、錯與否即遵從有權力的人.階段1通常與小孩有關但此亦可在成年人的行為得到明証.ex.有些公司禁止採購接受業務人員的礼物,採購可用公司的規定作為正當性拒絕業务人員的礼物,而定義接受礼物為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