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中图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图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下课了! 学习历史使人聪明 授课教师: 麻章区太平二中 吕荣存 第2课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导入新课)提问:我们在第1课学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那么,大家想想,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呢? 要发展经济,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怎样发展经济,以什么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呢?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新经济政策 阐 释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 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 敌人的一些临时性政策。 剖 析 战时共产主义的施行,是因为当时,国内外敌人勾结起 来进攻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形势,迫使苏 维埃政权采取果断措施,将全国转入战争轨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农: 余粮收集制 工:(大中小)企业国有化商: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 物配给制 措施? 评价? 积极消极 评价 (1)有利于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上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 (2)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1921年,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4年世界大战和 3年国内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有些地区农民和水兵爆动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 一、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农: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重要厂矿国有国营,中小企 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商:初为产品交换,后允许自由贸易。 作用? 恢复生产巩固政权 新经济政策 2.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巩固了工农联盟; 1.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取得了显著成果,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比较 战士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 容 工 业 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涉及到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进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农 业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 商 业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新课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这个问题的探索,在认识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的尝试 (二)新经济政策——逐步过渡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第一个重大举措 。 苏联成立 时间:1922年12月-----1991年 基础:自愿平等。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1924.列宁逝世 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 开始标志: 联共(布)“十四大” 1925. 特点: 发展重工业 过程: 计划经济 1928. 成果: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农业集体化 开始标志: 联共(布)“十五大” 1927. 结果: 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初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目的:把小农经济改造为集体经济 苏联模式? 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往后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接班人 自十月革命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什么变化,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十月革命后至30年代苏俄(联)经济政策的演变 A、苏维埃政权成立后---- B、苏维埃政权巩固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宪法 2、斯大林体制 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形成? 经济特征政治特征 外因 内因 怎样评价它? 积极消极 它是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制度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标志: 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1936.通过新宪法 2、斯大林体制的评价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 3、个人崇拜泛滥 4、大清洗运动 (1935~1938) (特征、弊端) 赫鲁晓夫在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