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乘马岗中心学校七年级数学郑正义1
在坐标和点之间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说课 麻城市乘马岗中心学校 郑正义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的内容,是本章中继“有序数对”之后的第2课时。 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说 教 材 说 学 法 说 教 法 说 过 程 说 反 思 * 主要内容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与地位: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第七章的核心。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与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同时,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也是学生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平移变换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和应用过程,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到二维的发展,体现了类比方法、渗透着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因此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内容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的极好时机。 * 一、说教材 (二)教学三维目标的确立: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遵循这一理念,并结合教学大纲中对该部分的要求,我制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 一、说教材 (二)教学四维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性目标:学生初步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相关概念;能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了解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3、数学思考: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认识平面内的点与坐标的对应。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相关数学史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品质。 * 一、说教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由点的位置写出坐标,由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难点是由点的位置写出坐标,认识点与坐标的对应。并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和点与坐标相对应的数学思想。 * 二、说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具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对数轴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和建立较为容易理解。 结合这些特点,我制定了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模式。 * 三、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素材,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引导发现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在坐标和点之间。 * 四、说过程 创设情境,孕育新知 引导发现,探索新知 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知识小结,收获新知 1.创设情境,孕育新知 情境1:在一条笔直的街道边,竖着一排等距离的路灯,小华、小红、小明的位置如图1所示,你能根据图示确切地描述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吗? 0 1 2 3 4 5 6 -3 -2 -1 引导学生找好“基准”,借助数轴来表示直线上点的不同位置,复习旧知的同时,为后面利用数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作好铺垫。 从学生熟悉的数轴出发,给出点在数轴上的坐标的定义,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一新课程理念。 节次/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1 语 数 语 数 语 2 数 语 英 英 英 3 计 书 体 语 历 4 英 历 数 语 数 5 自 英 英 体 英 6 生 政 生 政 音 7 班 数 地 数 美 情境2:下面是某班一周的课程表,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音乐课”什么时候上?你是怎么知道的? 2. 星期二的第四节上什么课?你是怎么知道的? 3. 你能用一对有序数对来表示上每一节课的时间吗?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在复习有序数对的同时,初步体会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的对应关系,从而在无形中让学生思维实现从一维向二维的过渡,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