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710.6—201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 Technicalguidelinesforbiodiversitymonitoring—amphibians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4-10-31 发布 201 -01-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 布 目 次 前 言ii 1 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观测原则1 5 观测方法2 6 观测内容和指标4 7 观测时间和频次4 8 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4 9 观测报告编制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样线法观测记录表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样方法观测记录表7 附录C (资料性附录)栅栏陷阱法观测记录表8 附录D (资料性附录)人工覆盖物法观测记录表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人工庇护所法观测记录表10 附录F (资料性附录)标记重捕法记录表11 附录G (资料性附录)生境类型表12 附录H (资料性附录)人为干扰活动分类表13 附录I (资料性附录)两栖动物观测报告编写格 14 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范 我国生物多样性观测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附录A、B、C、D、E、F、G、H、I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 10月31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 1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ii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范围内两栖动物多样性的观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适用 于本标准。 GB/T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HJ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HJ628 生物遗传资源采集技术规范(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样线法 linetransect method 指观测者在观测样地内沿选定的一条路线记录一定空间范围内出现的物种相关信息的 方法。该法适用于各种生境。 3.2 样方法quadrat sampling method 指在设定的样方中计数见到的动物实体的观测方法。该法适用于各种生境。 3.3 栅栏陷阱法drift fences and pitfall trapping method 栅栏陷阱法由栅栏和陷阱两部分组成。栅栏可使用动物不能攀越或跳过的、具有一定高 度的塑料篷布、塑料板、铁皮等材料搭建,设置成直线或折角状。在栅栏底缘的内侧或 (和) 外侧,沿栅栏挖埋一个或多个陷阱捕获器,陷阱捕获器可以是塑料桶或金属罐。该法适用于 泥土基质的生境且攀爬能力较弱的物种的观测。 3.4 人工覆盖物法 artificial cover method 在两栖动物栖息地按照一定大小、一定密度布设人工覆盖物,吸引两栖动物在白天匿居 于其中,以检查匿居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该法适用于草地、湿地、灌丛、滩涂等自然隐蔽物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