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田氮素去向及其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刘学军、张福锁)
农田氮素去向及其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报告提纲 氮肥利用率及其计算公式 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氮肥中吸收氮素占施氮量的百分数,其实质是当季作物对所施氮肥的表观回收率。 氮肥利用率的计算方法:1. 差值法 其他与氮肥利用率有关的概念 氮肥农学效率(kg 增产粮食/kg 肥料N) AE = 氮肥的增产量 / 氮肥用量 氮肥生理效率(kg增产粮食/kg吸收肥料N) PE = 氮肥的增产量 / 多吸收的肥料氮 氮肥偏生产力 (kg 粮食/kg 肥料N) PFP = 作物产量 /氮肥用量 报告提纲 中国农田氮素平衡(1990年代结果) 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3) 土壤-环境养分数量过高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体系播前土壤硝态氮平均191 kg N/ha; 华北平原环境来源氮素(干湿沉降+灌溉水)达到99 kg N/ha 如何评价土壤-环境养分供应增加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报告提纲 结论与展望 中国的活性氮污染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 氮肥过量使用引起的氮素损失是我国氮肥利用率下降、活性氮污染加剧的首要原因 环境氮养分作为为农田氮素输入的重要来源,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进一步发挥作物高产潜力、实现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是实现高产与资源高效的根本途径 华北小麦-玉米体系农田氮素来源历史变化 氮素输入 化学氮肥 土壤无机氮 环境氮素(大气+水体) 总计 1980s 150 30 (11-62) 30 210 2000s 532 (300~700) 191 (20-987) 99 722 1980年代以来无肥区和施肥区作物产量均显著提高 (马文齐, 2010) 小 麦 玉 米 2000s 2000s 1980s 1980s 1980s: 7.2 t/ha 10.8 t/ha 2000s: 10.3 t/ha 13.5 t/ha 无肥 施肥 2000s 2000s 1980s 1980s 环境养分可导致养分表观利用效率明显下降! 不扣除环境养分贡献:NUE1 = (180-100)/200*100% = 40% 扣除环境养分贡献:NUE2 = (180-50)/200*100% = 65% 降低氮肥用量(与Nenv.相当):NUE3=(180-100)/150*100%=53% 国内外背景 中国农田氮素去向与氮肥利用率 同时实现高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途径 结论与展望 同时实现作物高产高效是国家的迫切需要 我们的目标:产量持续提高,养分效率反降为升。 同时实现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也是国际学术界的重大科学命题 8.9 136 44 66 34 19 4.7 243 中国粮食 美国玉米 根层养分调控 是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核心 前期施肥量大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 养分管理 农民习惯 适宜的根层养分供应才能保证根系生长最好,生物学潜力发挥最大 根系能主动响应根层养分变化 (Guo et al., 2005 Plant Sci.; Tian et al., 2005, Plant Soil; Chun et al., 2005, Plant Soil) 作物高产和养分高效的关键是“根层养分调控” 高产作物养分需求规律 肥料养分 环境养分 (张福锁等,养分资源综合管理,2003;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与技术概论,2006,2008,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养分空间有效性 养分生物有效性 充分发挥根系的潜力,提高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实现养分供需的时空一致性,将根层土壤养分调控在既能满足作物高产需求,又不至于过量造成环境污染的范围内。 养分时空变异性 养分供应规律 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同步根层养分供应和作物吸收 实践证明增产也能增效, 高产同时高效 农民 6.8 257 26 4548 高产体系 15.2 747 21 43 产量(t/ha) N 肥用量 (kg/ha) 氮肥偏生产力 (kg/kg) 实验数目(个) 农民习惯, 北京,1999-2005 高产体系,山东, 2005 技术关键: 增加密度 水肥调控(保证后期供应) 土壤质量改善 技术综合集成! 高产高效 13.0 237 57 66 高产高效,河北, 2008 Vitousek, et al. 2009. Science 324: 1519-1520 近年来在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的同时,肥料效率首次反降为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 (kg/ha) * 刘学军,张福锁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11.1.17 国内外背景 中国农田氮素去向与氮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