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8课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重点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继续积累并归纳文言词汇,力争当堂背诵出部分段落。2.通过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进一步感知课文的内容与感情,归纳有关文言知识。3.进一步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1.古文中“而”的常见用法:作连词,或表并列,或表转折,或表顺接,或表语气舒缓,或表修饰。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并列)(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顺接)(3)临溪而渔(表修饰)(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顺接)(5)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转折)*2.下列各句中的“也”表示判断语气的是(B)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本文第1段和第2段的写景在顺序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第1段写琅琊山景色以及亭的环境,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第2段写山间之朝暮以及山间四时之景,主要采用了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时间顺序。 4.研读第3段,思考文章中哪些语句体现了“宴酣之乐”。示例:“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5.文章第4段中写禽鸟之乐和游人之乐的用意是什么?作者写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声笑语,鸟儿嬉戏枝头,勾勒出一幅欢乐和悦的图景。这是太守快乐的原因之一,也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问题一:作者自号“醉翁”,他为什么而醉?示例:太守之醉,一是为景而醉;二是为人而醉;三是为情而醉,与民同乐。问题二:赏景入境。《醉翁亭记》中记山记水,山水美景醉了作者,也醉了读者。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醉翁亭景物之美。(1)山水相映之美: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附近就是一幅山水画。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构置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2) 朝暮变化 之美: 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 ?(3)四季变幻之美: 随四季变换,景物各有境界,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同时又互相映衬。 ?(4) 动静相衬 之美: 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之景,潺潺流淌的酿泉是动态之景,山色苍郁悦目,泉声淙淙动听,相映成趣。 ?问题三:品味情感。1.好山好水,自然要有人来欣赏。文章是如何来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的?文章分成四个场景来描绘: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2.文中写了谁的“乐”?太守之乐、众宾之乐、滁人之乐。3.众宾为何而乐?示例:太守之乐在于山水之乐、宴游之乐和与民同乐,众宾之乐在于“从太守游而乐”。4.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联系?示例:“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乐”的表现,写“醉”就是为了写“乐”。5.太守的醉与乐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示例:在欧阳修看来,鸟为投林而乐,百姓为太平而乐,而他自己的乐则是囊括山水、风物、人情的兼济天下之乐。他既为滁州景物而乐,也为百姓而乐,更为自己治滁有方而乐。这样一个鲜明活脱的居于乐之顶峰的太守形象,启发着读者对欧阳修“乐”的思想归宿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醉翁亭记》欢乐气氛的高潮中,我们也隐约从作者身上看到这种“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影子,从中寄寓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人民安居乐业的陶醉。问题四:欧阳修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文章,我们诵读此文,能否感受到一份浓浓的醉意?我们为何而醉?示例:我们醉的原因:一是文美,文章形象精炼,融情入景,句式灵活,对散结合;韵律独特,回环往复。二是情美,欧阳修的“乐”是建立在滁人的“乐”的基础上的,使他陶醉的不只是美酒,更多的是和老百姓同乐的氛围。旷达是人生的阳光,有了旷达的心态,就会坦然地走自己的路,生命的内涵就更加厚重。问题五:本文和《岳阳楼记》在写作手法与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示例:写法上:都是写景抒情相结合,情景交融;都是骈散结合,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与可读性。思想内容上:都有胸怀天下、与民同乐的思想。 见《导学测评》P5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