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地歌仔

尋找宜蘭「本地歌仔」藝術的生命內涵 田調報告 佛光藝研所 廖 珠 岑 目 錄 前言 陳旺欉之生平 一、學戲之前 二、學戲時期 三、戲曲傳授 陳旺欉之藝術表現 「呂蒙正」之打七響 「呂蒙正」之<桃花過渡> 「山伯英台」之<入王婆店> 陳旺欉之本地歌仔詮釋 身段 曲調 劇本 從陳旺欉的藝術表演看本地歌仔的特色 曲調及樂器 身段台步 服裝、化妝 演出型式 伍、陳旺欉對本地歌仔之貢獻與影響 本地歌仔之保留與傳承 引起學界對本地歌仔之重視 陸、結論 前言 「歌仔戲」,在早期,宜蘭人稱之為「本地歌仔」或「老歌仔」。本地歌仔係由鄉土歌舞形成的地方小戲,即由「歌仔」音樂結合「車鼓」的表演身段而發展成。並於宜蘭地區日漸茁壯。這也說明它是台灣土生土長的戲劇。而在許多文獻中記載著歌仔戲起源於宜蘭,最早為一九五二年的《臺灣地方戲劇》刊物中康金波先生發表<臺灣歌仔戲起源及其變革>一文中提出,宜蘭歌仔助為歌仔戲首倡者。接著一九六一年呂訴上<臺灣歌仔戲史>中提出: 「歌仔戲」的原始唱調是由大路傳來的「錦歌」變成地方民謠的山歌,它流行在蘭陽一帶民間,當時火車未通,台北、宜蘭間的交通,只好沿水路,操船由淡水河往返,最初台北市鑄生工廠往宜蘭採購木材,宜蘭歌仔調(民謠)便隨木材採辦人,沿淡水河而傳入台北,漸漸地受到各地歡迎學習而普遍。 歌仔戲的興起在民國初年,歌仔有歌謠的意思,是在宜蘭地方,由山歌轉變而來的。那裡的山歌是一種民歌,換句化說,就是一種農村或漁村的工作歌。 又一九六三年印行李春池簒修的『宜蘭縣志』有關戲劇部份記載:「歌仔戲原係宜蘭地方一種民謠曲調,距今六十年前,有員山結頭份人歌仔助者,傳者忘其姓名,阿助幼好樂曲,美日農作之餘,輒提大殼絃,自彈自唱,深得鄰人讚賞。好事者勸其把民謠演變為戲劇,初僅一、二人穿便服分扮男女,演唱時以大殼絃、月琴、蕭、笛等伴奏,並有對白,當時號稱歌仔戲。…於是集合青年七八人,每晚練習,約三閱月,舉凡唱調對白皆已純熟,音樂配合議甚和諧,乃由阿助在將各人演唱姿態表情加以指導,便登台演戲,阿助係一植果之夫,原無藝術修養,其所導演之歌仔戲不過粗淺功夫而已。不料初次上演,即轟動十里外之觀眾,以後漸傳漸遠,此為歌仔戲起源之概況。1971年台灣出版社的《台灣省通誌》也記載:「民國初年,有員山結頭份人歌仔助者….暇時常以山歌,佐以大殼絃,自拉自唱,以自遣興。所謂歌詞每節四句,每句七字,句腳押韻而不相聯,雖與普通山歌無異,但是引吭高歌,別有韻味,是即為七字調也。後,歌仔助將山歌改編為有劇情之歌詞,傳授門下,試為演,博得佳評,逐有人出而組織劇團,名之曰歌仔戲」。從這些文獻資料來看,可見歌仔戲與宜蘭的密切關係,為了對宜蘭歌仔的認識,因此我們親自走訪宜蘭本地歌仔老藝人陳旺欉家中進行採訪。由於陳旺欉是本地歌仔最具代表性的老藝人,舉凡生、旦、丑各種角色都瞭若指掌,又是薪傳獎得主,所以本篇田野報告,將以陳旺欉的戲劇藝術表現,來探討本地歌仔的藝術生命內涵。 壹、陳旺欉之生平 陳旺欉一生,就像一部「本地歌仔」史般,似乎也記錄著本地歌仔的生態,為了使其時間先後次序更為詳明,所以將其演戲生涯分三個階段敘述如下: 一、學戲之前 陳旺欉先生於民國十四年(1925)七月二十三日生於宜蘭市的擺厘,生父 名叫蔡柏選廣東人,因入贅陳家所以才從母姓,在其約三歲時生父就過逝,為了生活,隨母親改嫁至壯三黃家。陳旺欉八歲入學,先後就讀壯四公學校(即現在的宜蘭市黎明國小),十歲時跟隨阿嬤居住,因此轉學二結公學校(今之五結鄉學進國小)十三歲公學畢業後,就開始賺錢貼補家用,先後做過批發糖仔生意、漢藥店打雜、宜蘭溫泉雜工,十七歲時覺得水泥工賺錢較多因而想學,正在猶豫時,鄰人黃樹枝告訴他:「學土水就要學木工,學師公就要學和尚」於是並引薦跟住羅東黃阿西學木工。十九歲那年因承包蘭陽女中的工程,隨黃師父回宜蘭。每天傍晚下工後,閒著無事,與三五好友到「宜蘭座」(即宜蘭戲院)看歌仔戲,這是當時最大的享受,所以「日時學木工,晚上「滾歌仔戲」的說詞不逕而走, 陳旺欉也在那時被設計去學戲 二、學戲時期 十九歲加入「壯三班」。在工作之餘開使向黃茂琳學戲,由於學習認真,加上天資異稟,很快就能將老師傳授的戲文及唱腔背的朗朗上口,老師看他學習力強,所以給予他比別人更多的戲文與期望。學了一星期就上場演出「山伯英台」, 戲中扮演英台一角,這是他的處女作。由於當時老師黃茂琳,有腳疾不能走路,只能坐在椅子上,示範上半身及雙手的手勢,至於腳步只能依老師的言教,自己多家揣摩、想像、模仿了。所以那時的「腳步手路」還不是很純熟。二十一、二歲那年,巧遇陳三如的弟子陸登科(員山石頭厝人),看過陳旺欉與葉贊生的演出,覺得他倆很有天份,唯身段部份稍嫌不足,乃私自授藝二人,特別針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