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我在音乐教学中的感悟
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成果,爱好是不竭的内在动力。”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可见兴趣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意义、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早已被认可和肯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一 、“激”情“引”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有着重要作用。
(一)调动学生的情感
1、亲近学生,引发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音乐新课标中倡导建立美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快乐、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老师应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共同分享、探讨学习音乐的快乐。充分利用自己的眼神、体态、语言等,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比如教师用诸如抚摸学生的头,拍肩,握手,向他们伸出大拇指、一个激励的眼神等平凡举动,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来鼓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鸣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例如在学习《小小足球赛》时,教师设计了足球比赛环节,球队是大家喜欢的球队名称,选出的球员都用著名球星的名字,拉拉队有队长,队员有脸贴、哨子、小乐器、彩色拉花,教师来当国家裁判,营造了球赛时的场景,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进入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用心去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感。
3、贴近生活,发现乐趣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同样,在课本上的很多歌曲也是生活的缩影,若能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并指导他们去表演,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上《理发师》这一课时,老师直接引导:“当你们的头发太长时,你们会怎么办呢?”引出理发这个动机,再深化,“理发时有哪些步骤”?学生详尽的从洗头、剪发、喷雾、洗发等步骤进行描述,为最后的表演环节奠定基础。接着再问他们:“帮你们理发的人你们该怎么称呼呢?”引出理发师这个词,点明课题。最后的表演环节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也是最熟悉的,他们会积极、大胆的创编,自由发挥,很能满足他们的表演欲,因此表演时每个人的参与热情都极高,有的学生甚至想到把付钱、找钱的环节也表现了出来,课堂气氛热烈。这就是课程内容与生活贴近的魅力,使学生兴趣高涨。
4、眉目传神,以情感人
教师的激情,会感染学生。教学中,教师满怀激情地把一部音乐作品内在的情感从传神的眉目间,喜悦的笑脸中,生动的手势里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我们的田野》,在范唱、朗诵歌词以及介绍田野风光的图片时,老师流露出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无限遐想,通过声音、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结合田野风光的图片欣赏,把学生的情感带入那如诗如画般的美好大自然的意境中去,这样,他们自然而然的从心底深处萌动着热爱美丽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又如在教唱歌曲《动画城》时,当歌词唱到“这里有诚实,也有狡诈,有糊涂的智者,也有聪明的傻瓜”时,老师可以用非常具有表现性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这些具有对比性的内容,学生一下对歌曲产生了兴趣,积极投入到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讨论中,在演唱过程中也“挤眉弄眼”。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特别注意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语言,增强其感染力和艺术魅力。从语言的口语化到亲切感;从抑扬顿挫到跌宕起伏;从煽动激情到柔风细雨……争取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艺术气质使教学充满艺术激情,来深深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久而久之,在老师的影响下,学生总能以一种兴奋、激动的情绪来学习音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音乐课堂。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情”
课堂上,有时音乐刚刚响起,安静的课堂就会有人按捺不住,或跟着音乐哼唱,或随着音乐摇头晃脑,或用脚、手打着拍子,或即兴律动。这是音乐本身的魅力使他们动了情,所以会按捺不住想表达这种“情感”,这是一种难得可贵的情感体验过程。可这时,如果单纯为了维持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而把学生的“动情”强行压制下去,让他们满怀激情却端坐不动,静静的坐着听老师一味的讲解分析,那又是怎样的死板,那样做是扼杀了一次绝好的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如学生在学习《小螺号》时,音乐刚响起不久,学生就哼唱起来,有的就开始做吹螺号、学海鸥飞的动作,其中的快乐和情趣都写在学生们的脸上,那么地投入、快乐。所以当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乐于表现的时候,不仅不要阻止学生的行为,还要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创设“动情”的机会,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活动增“趣”
教学设计要不局限于课本,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