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第五册1至12
第一课:老师你好
教学内容:
1、欣赏歌曲《老师你好》
2、写卡片“给老师的祝福”
3、学唱歌曲《老师最理解我》,并给乐曲伴奏。
理解教材:
本课为开学第一课,也是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学习的一课。这一课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为主要线索,通过欣赏与学唱歌曲使学生表达出对教师辛勤劳动的理解与感谢。在演唱中加入了领唱与齐唱,让学生初步了解多种演唱形式,并用不同的乐器和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课时流程安排:
相关资料网站:
WWW.
版块一:
教学目标:
听赏歌曲〈老师你好〉,体会歌词含义。
引导学生真正体会老师、尊敬老师。
教学重点、难点:
带着真挚的情感欣赏歌曲〈老师你好〉。
教学设计意图及方法:
情感启发法,讨论法。
让学生带着真挚的情感听赏音乐,如:听赏前配乐朗读歌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并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讲一讲自己与老师之间的难忘的小故事等。这一部分以情感体验情感激发为主导。最后升华情感,把对老师的祝福写下或表演下来。
版块二:
教学目标: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用不同的乐器和节奏给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老师最理解我》。
教学设计意图及方法:
在演唱中运用多种形式。
如:接龙法、分角色演唱法、领唱与齐唱相结合。
奏练习与歌曲学唱同步进行。
歌曲节奏简单,可以在学唱的同时用肢体代替乐器给歌曲打节拍,熟悉后在加入打击乐器,变化节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课后记:
课堂现象描述:
我的反思:
第二课:折纸船
教学内容:
1、用热烈欢快地情绪演唱歌曲《折纸船》。
2、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U”的口型唱歌。
3、分别欣赏女声独唱、男声独唱及童声独唱的歌曲,了解人声的三种分类。
理解教材:
折纸船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手工活动,编者通过《折纸船》在小纸船上所寄予的深情,巧妙地让学生体会祖国统一这一主题,感受祖国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深情厚意。音乐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唱姿与“U”的发声口型,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听赏内容为三首声乐作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辨别人声的分类。
课时流程安排:
相关资料网站:
1./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65 (包括台湾介绍,精美名胜图片等。)
2.《七子之歌》
版块一: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台湾的风土名胜与历史。
欣赏《七子之歌》,体会歌曲“期盼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用热烈欢快地情绪演唱歌曲《折纸船》。
教学重点、难点:
用热烈欢快地情绪演唱歌曲《折纸船》。
教学设计意图及方法:
1.谈话法、发现法介绍台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以找台湾,认识台湾为引导,以折纸船写上对台湾的寄语为升华结束。
3.学唱歌曲《折纸船》用师生一问一答、一唱一和的形式,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效果且巩固练习了“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也可以用纸船为道具进行接龙演唱,纸船传给谁,就请谁接下一句领唱部分。
版块二:
教学目标:
用正确的姿势和“U”的口型唱歌。
教学重点、难点:
用正确的姿势和“U”的口型唱歌。
教学设计意图及方法:
发现法,想象法,演示法,练习法。
本环节可以做为发声练习。模仿图中正确的唱姿与口型。在唱时模仿风儿轻轻吹的感觉,也可以想象把纸船缓缓地吹到水中央,自然就会了。
本环节可以作为歌曲《折纸传》的情境导入。老师告诉大家这个“把纸船载上小蜡烛缓缓吹向水中,蜡烛不灭,许的心愿就可以实现”的传说。让学生试想怎样吹才能既把船儿吹走又不吹灭蜡烛呢?歌中小朋友许的什么愿呢?
版块三:
教学目标:
分别欣赏女声独唱、男声独唱及童声独唱的歌曲,了解人声的三种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分别欣赏女声独唱、男声独唱及童声独唱的歌曲,了解人声的三种分类。
教学设计意图及方法:
听赏法,发现法,归纳法。
先听赏其中一首,由老师启发是人声的哪一类,其他两类由学生自己总结,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每一类人声的特点。
可以欣赏两首台湾民歌,既感受了台湾民歌特点,又巩固了人声分类的小知识。
课后记:
课堂现象描述:
我的反思:
第三课:山野童趣
教学内容:
1、演唱《采山》
2、演唱《捉泥鳅》
3、欣赏《牧童短笛》
4、认识新伙伴竖笛
理解教材:
本课主要是以“山野童趣”为情境主题,通过学唱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体练孩子乡村的生活的乐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
课时流程安排:
1.欣赏《牧童短笛》竖笛。
版块一: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曲《牧童短笛》的两种情绪,找出相似的乐段。能指出竖笛的组成部分,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基本掌握正、确的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一、走进山野(情境引趣)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到过农村吗?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个啥样子?
(学生畅谈、想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