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为解诗词不说愁——解意象,品诗境》教学设计.doc

《为解诗词不说愁——解意象,品诗境》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解诗词不说愁——解意象,品诗境》教学设计

《为解诗词不说愁——解意象,品诗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并理解意象这一概念。 2.利用意象来鉴赏古典诗词。 教学重难点: 1.意象的内涵。 2.意象与感情语言的联系。 3.意象、意境、感情的联系。 教学设想: 授课班级为高一年级,高一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的知识,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对意象的概念,不理解或不了解,让高一学生运用意象来鉴赏诗歌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遵循由易到难,由书本到生活的教学原则,分为几个板块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第一板块:解析意象 1.选取耳熟能详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来解读意象。 2.选取高一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来解读意象。 3.归纳总结出意象的概念内涵说明:这一板块意在利用高一学生现有的诗词知识,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本节课主题。 第二板块:牛刀小试 1.选取李清照的词《一剪梅》,利用意象知识来鉴赏。 2.再次归纳总结出意象的概念内涵说明:这一板块比第一板块进了一步,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共同利用意象来鉴赏李清照的《一剪梅》,同时配以《一剪梅》的音画材料,让学生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并适时对意象、意境、感情作出归纳总结。 第三板块:真题演练 1.选取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利用意象进行鉴赏。 2.选取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利用意象进行鉴赏说明:这一板块结合所学意象知识,结合诗歌鉴赏的发展趋势,利用高考诗歌鉴赏的题目及题型,检测学生对意象的掌握程度。 第四板块:听歌巩固 说明:这一板块,选取著名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菊花台》,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教学教案等。 2.音画素材,包括李清照的《一剪梅》的素材,周杰伦的歌曲《菊花台》的素材。3.给学生的资料,包括李清照的《一剪梅》,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菊花台》的歌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意象解读法,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多,同时鉴赏诗的方法也多。但为什么我们选择意象来学习呢?主要是在中国那么多的诗歌中,写景抒情诗占大部分,且语言含蓄,诗人往往不直接抒情,而把感情寄托在某些具体的意象上。而解读这类诗的意象则是最方便、最快捷的一把钥匙。那么什么是意象呢?请看下面分析。 二、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意象?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来解读意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描写了几种景象?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2.以上景物构成一幅什么图景?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萧秋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3.归纳: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漂泊羁旅的游子心。这样的效果还得归功于作者对以上几种景物的独特描写,而我们就把这种蕴涵作者独特感情的景物称为意象,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4.联系《沁园春?长沙》加强意象的理解。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明确:本诗的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等意象的组合,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 5.明确意象: “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这里的“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作为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 象——客观存在的景物事物客观景物是解读诗人主观感情的钥匙。 (二)利用意象知识鉴赏李清照的词《一剪梅》 一 剪 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1)。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2)谁寄锦书(3)来,雁字(4)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1)玉簟(diàn )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2)云中: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鸿雁从天上飞来,故称云中。(3)锦书:指写在锦帛上的信。这里指在外的丈夫给妻子的信。4雁字:指鸿雁飞行的队形,有时像“一”字,有时像“人”字。 鉴赏《一剪梅》 过程: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本词 2.初步感知后思考下列问题找出这首词中使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 3.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安雯唱的《月满西楼》,然后回答以上问题。分析提示: 意象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