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

小学语文课的导入方法 (一)情景导入   情感在情景中萌发、生成。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创设愉悦的环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就能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之中。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骆驼与羊》一课时,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动物的王国里,有时也会像人一样发生争论。今天就有两位动物不知为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你们想知道是谁和谁争吵,又为什么争吵吗?”这样提出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   (二)释题导入   一篇课文的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常常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课文往往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带全身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明白“金色的脚印”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首先提问:“《将相和》课文中谁是将?谁是相?‘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一直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呢?”一连串的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来,达到了开窗入室的效果。   (三)谈话导入   谈话,能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情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蟋蟀的住宅》时这样导入:“同学们知道蟋蟀是“战场上的勇士”,还是有名的歌唱家。可你们是否知道,它还是一位出色的建筑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这一问,首先就把学生的劲头调动起来了,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四)提问导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善于提出问题能抓纲挈领,统领全篇,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进而引导学生不断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如在《养花》一课时,我就直接地提出了这样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同学们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养的是什么花?你能谈谈养花是什么感受吗?”这样的问题逗得学生心里直发痒,都纷纷举手回答。又如在执教《种子的力》一课时,一位老师这样导入新课:“世界上什么东西力量最大”?同学们思维立即活跃起来。有的说是大力士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象的力气最大;有的说是大吊车的力气最大;还有的说是蚂蚁的力量最大。当大家积极地思维想要得到的答案时,教师引入了新课“世界上究竟什么东西的力量最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种子的力》”。大家迅速翻开了课本,急于想知道答案。   (五)故事导入   利用历史典故导入新课,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如一位老师在教《月光曲》一课时,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晋国有一位擅长弹琴的音乐家叫伯牙。有一次,他出使到楚国,回来时走的是小路,时值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突然风狂浪涌,大雨如注。雨后出现了一轮皎月。伯牙兴趣所致,弹了一只曲子,这首曲子引来了一位樵夫,这个樵夫名叫钟子期,开始伯牙很瞧不起他,认为他是一个樵夫不配懂音乐。但伯牙弹了一曲有关高山的曲子后,钟子期赞道:“多么巍峨啊﹗大人之意在于高山”。伯牙又弹了一曲有关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道:“多么广大啊﹗大人之意在于流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由此导入到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引入到《月光曲》一课的教学,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六)复习导入   抓住与新课内容相关联的已学知识所蕴涵的兴趣因素来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新授课文更加有的放矢。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一位老师首先让学生背诵儿歌《小小的船》后问:“同学们,你们对这首儿歌的哪一句最感兴趣?”学生答:“我在小小的船里座,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么说同学们你们很爱看星空了,你们数过星星吗?你们看到过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拍摄的画面吗?我国古代汉朝就有一位叫张衡的人,小时候很喜欢星空,他还数过天上的星星呢?”学生一边回味着对遨游太空的憧憬,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这种导入方法能够为新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悬念导入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这样导入:“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究竟谁怕谁?是谁吃掉谁?”学生回答:“这还用问,肯定是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老师接着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故事却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听狐狸的指挥。这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课文《狐假虎威》。”这一个导入语完全抓住了学生猎奇的心理,驱使他们认真地读课文。   (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