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雪橇》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一月·雪橇》教案

十一月·雪橇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演唱活动,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目的。 2. 结合《十一月·雪橇》欣赏,体验音乐是如何表现美好的大自然。 3. 欣赏歌曲《菩提树》器乐曲《铃儿响叮当》运用示范法吹奏乐曲促进学生的乐曲吹奏学习。  教学重、难点: 1. 听辨《十一月·雪橇》音乐结构。 2.《十一月·雪橇》的音乐结构认知。 教学分析: 《十一月·雪橇》这是一首由三部曲式构成的乐曲,首部是一个三段曲式,呈示段在E大调上,但结束时转到了小调上,中段在小调上,旋律是呈示段的引用,但由于调性和织体上的变化使得中段与呈示段在色彩上形成对比,再现段旋律变为和弦式的,伴奏织体发生了变化,气势更宽广,气氛更加动荡。中部由复乐段构成,该乐段是一个平行但是转调的乐段,基于a小调,结束在D大调上,反复时转为再现部的属准备。整个再现部织体都变化了,高声部派生出一个持续的象征雪橇铃铛声响的固定音型,而歌曲性的旋律则在中、低音区奏出,更显得深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环节。 1. 复习歌曲《踏雪寻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歌曲《踏雪寻梅》先请一名学生独唱,再请全体学生合唱《踏雪寻梅》 引子 + 首部(三段式) + 中部 + 连接部 + 再现部 (2)学生活动。 学生谈自己听音乐的感受。 呈示部:雪橇在旷野的寂静中悠闲地行使。 展开部:活跃的舞曲风与坚毅、粗犷的音乐情绪转化。 再现部:雪橇在旷野的寂静中悠闲地行使。 (3)学生活动。 听乐曲《十一月·雪橇》呈示部,学生用手指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线特点与情绪特点。 学生分析呈示部旋律特点与音乐情绪: 呈示部:旋律走向以向上迂回起伏为主,音乐情境展现出悠闲、舒适与逸静的氛围。 (4)学生活动。 学生听《十一月·雪橇》展开部分析展开部音乐的风格与特点: 学生用两手的食指在桌面随音乐打击音乐节奏,以两个食指交替运动模拟音乐的节奏。 或者学生掉转椅子,把椅子当雪橇随音乐颠动身体,体会音乐的情绪。 学生分析音乐风格特点:展开部的音乐,由跳跃与活跃的舞曲风的音乐向坚毅与粗矿的音乐情绪的对比发展;进而回复活跃的舞曲风,提高音区的表现使之具有色彩性的变化发展;最后转化成调式的转变,做出最鲜明的妙趣横生的对比。 (5)学生听唱与记忆呈示部主旋律。 4. 再听《十一月·雪橇》,请学生在讲台或利用幻灯片,指示音乐结构图带动大家听赏。 5. 教师评价学生的听赏效果。 三、竖笛吹奏。 欣赏声乐曲舒伯特《菩提树》和器乐曲《铃儿响叮当》。 教师范奏《铃儿响叮当》学生练习,学生之间互教互评。 学生吹奏《铃儿响叮当》并为乐曲即兴编配打击乐器。 教师或学生示范吹奏《菩提树》,学生练习,互教互评。 教师讲评学生的吹奏情况与打击乐器编配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欣赏了乐曲《十一月·雪橇》,体验了音乐是如何表现美好的大自然。并欣赏了歌曲《菩提树》,器乐曲《铃儿响叮当》也促进了学生的乐曲吹奏学习。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