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原子物理百年回眸.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亚原子物理百年回眸

童国梁 近日读到奥斯丁(Austin)的德克萨斯大学物 1911 年 3 月 7 日,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 理和天文系教授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 于 2011 年 4 月在美国物理学会“亚原子物理 100 年”会议开幕式讲演,深受感动,欣然命笔,梳理 百年来粒子物理发展的轨迹,集成此文,以缅怀先 贤,鼓励后人。因涉及内容颇丰,故本文的选材只 能是纲领性的。文中提到的每一位科学家都对粒子 物理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故不必区分各位科学 家是否是诺奖得主。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 科学,粒子物理学也不例外,本文的选择也遵循了 这个精神。粒子物理数据的更新日新月异,文中所 引数据只能保证在特定时期内准确。 一、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亚原子物理的开端 1.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在英国曼彻斯特(Manchester)文学和哲学学会的 一次会议上宣布发现了原子核。从此人类对物质结 构的探索深入到原子内部,开启了亚原子物理时代。 美国物理学会把卢瑟福宣布发现原子核这一时 刻作为基本粒子物理世纪的开端。这样的选择是很 有道理的。虽然也有人把亚原子物理划分为原子物 理、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三部分,但三者并不平 行、独立,而是一脉相承,前面两部分也可看成最 后那部分的前奏,从这个意义上说,卢瑟福散射实 验也就开启了基本粒子物理世纪。 1907 年汤姆孙(J. J. Thomson)测出了阴极射 线粒子的电荷和质量的比值 e/m,即荷质比,发现 了电子。那时,人们想象原子就像一个布丁,而电 子就像葡萄干那样均匀地黏合在正电荷背景上。这 就是汤姆孙原子模型。卢瑟福设计了?粒子散射实 验,即用能量较高的?粒子去碰撞原子,使与原子 发生相互作用并引起可以观察到的散射现象。?粒 子是带 2 倍正的元电荷的粒子。盖革(Hans Geiger) 和马斯登(Ernest Marsden)在卢瑟福的指导下利用 来自镭辐射衰变的?粒子作为入射粒子,打到金属 薄箔靶上。?粒子通过金属薄箔发生偏转的现象是 由于高能?粒子深入到金属箔中的原子内部后与其 中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由于?粒 子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很多倍(现在知道大 3600 多倍),电子作用于?粒子上的力不能显著改变?粒 子的运动方向。所以?粒子的散射可以看作是由于 受到原子内部的正电荷的斥力所产生的。?粒子散 射情况与原子内正电荷的分布情况有关,故研究?粒 子的散射情况就可以探索原子内正电荷的分布情况。 卢瑟福(1871~1937) 散射方法在研究原子内部质量分布和电荷分布 是很适宜的。因为快速运动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 与物质中原子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的情况不仅与 作用力的性质有关,而且也与原子的结构和质量分 布及电荷分布有关。散射实验使我们能根据散射情 况估计在原子所占空间中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电荷分 布情况。当时能够用在散射实验中来“轰击”粒子 的只有电子及?粒子。由于电子质量轻,能量低, 通过金属箔时就极易被散射,不易得出明晰的结论。 而具有单一能量、质量较重的?粒子就是理想的“炮 弹”了。其实散射实验不仅用来研究原子结构,也 已成为粒子物理实验的一种范式,广泛地用在研究 原子核结构、质子结构、电子结构以及相互作用力 之中。例如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粒子物 理进行了大量利用高能电子去碰撞核子的实验,这 就是风行一时的高能电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这 些散射实验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实验结果:质子内部 的质量和电荷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存在有部分子 (后来部分子被认定就是夸克)。这个结果就成了夸 克模型最重要的实验证据之一。现在的一些大型加 速器,除了用来寻找新粒子外,也用来做一批最基 本的实验,其中就包括电子、质子和其他粒子的弹 性和非弹性散射实验。 二、原子光谱研究 ——开启了量子理论的发展历程 1.氢原子光谱线 卢瑟福的原子模型首次正确地解决了原子内部 的结构问题。但随即也就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例 如核外电子究竟处于什么状态?如果电子是静止 的,就应该被核吸引而进入核内;如果电子绕核运 动,根据经典理论,它会由于有加速运动而产生辐 射使能量损失,以致轨道半径越来越小,即形成电 子向着原子核作螺旋形运动,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掉 进核内。这样,原子的稳定性就没法解释。这些问 题的回答则来自原子的光谱研究上。19 世纪人们虽 还不知原子的结构,但已经知道各种原子或分子发 的光是不一样的,通常原子发射的是线光谱,分子 发射的是带光谱。人们逐步地总结出一些原子光谱 的规律,首先是氢原子光谱的规律。人们在氢原子 光谱图中看到有 3 个谱线系列,一个谱线系列在可 见光和近紫外区,为巴尔末(J. J. Balmer)系;一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