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普传播评价的导向-微站后台管理.PPT

国际科普传播评价的导向-微站后台管理.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科普传播评价的导向-微站后台管理

励一下志 再 我遇到了一位还在读高二的学生,他见面就冲我狂眨眼,告诉我他喜欢物理,想将来有机会到科学院物理所读研究生。这很诡异,因为在云南的这两年招生经历中,我遇到的学生百分之九十连中国科学院 都没听说过。 我问他为什么会对物理所感兴趣,他突然拿出手机,神秘的一笑:通过别人分享,他已关注了物理所的微信号。这场景让我深受震撼,终于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微信原来不只是用来泡妞的。 ——吴宝俊科学网博客《大学校长去家访,这是搞的什么鬼?》 他山之石 不只是用来泡妞的——中科院物理所微信 3 2 2014年7、8月提议,10月份开始启动设计,11月正式上线。 综合处1人兼职 读者定位:吸引大学生、研究生关注物理所将微信号作为“研究所的窗口” 粉丝:6万多,从后台交流情况来看,70%是大学生,近期增加了高中生和初中生 推广:所内职工分享、和其他微信号互推、近场wifi(非常少)、公众开放日宣传与线上线下互动(非常有效,2000、3000人参加活动,增粉700、800) 1 1. 招生与科技界热点话题 2. 物理所科研进展 3.转载应时、有趣的与学科相关的内容,占比约20%+。(共约720篇文章,此类约160+) 2 1 1 3 内 容 架 构 最有效的推广 2000、3000人参加活动, 增粉700、800 公众开放日宣传与线上线下互动 亮 点 借助新媒体 提升科普活动成效 抛砖引玉的方案设计 ——以中科院科技创新年度展会设计为例 科研人员 传播专家 思路 基于多级传播理论,按照网络时代加强垂直服务、引导多方参与内容开发及传播、拉长科学传播链的思路,开展两轮目标、时间、对象、内容有差异的展览及交流活动 高端交流 (第一轮活动) 政产学研+媒体+科普人员和中学师生 科研基地为主场地 内容二次开发 组织参与了高端交流的 科普专业人员和中学师生参与 面向公众传播 (第二轮活动) 各地巡展 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各级党校及行政学院、高校,等等 新媒体同步参与服务:科研项目遴选、参加第一轮活动的师生报名及遴选、科普内容二次开发组队、科普内容开发推进、各地巡展、推广 高端交流(第一轮活动): 目的: 搭建面向政产学研各界高端的科学传播平台; 以“高端”特性激发创新科研团队、高端科研人员参与的积极性; “高端”反而降低邀请成本; 激发媒体关注、充分扩大影响; 一定程度上减轻由科研人员一次性完成面向一般公众科普的难度和压力。 面向政产学研各界高端人士,组织开展创新研究及其成果展览及非学术的高峰论坛交流。 发挥高端科研资源对科普的引领作用及对热爱科学的青少年的魅力——邀请科普专业机构人员、重点中学科学教师及优秀学生代表参加交流活动,为下一轮展教活动开发组织做准备。 公众传播(第二轮活动): 组织中科院参加第一轮展会的科研团队与科普专业机构、重点中学科学教师及学生共同组队,科普专业人士及受众多方参与共同完成面向一般公众(主要是青少年)的展教活动设计; 组织在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各级党校及行政学院、高校等等开展巡展; 。 目的: 推进实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提高大众传播运行的专业水平,多级传播扩大中科院社会影响,提高科普效果 新媒体服务同步参与 以科普博览为基地,根据活动进展,展会承办方与科普博览网站合作,同步开展线上(网站专栏、APP、微博、微信,等等)活动,按照Web3.0的思维,以科研项目遴选、参加第一轮活动的重点中学师生遴选、科普内容二次开发组队、科普内容开发推进、各地巡展、推广等为重点,组织引导用户参与。 以科普博览为基地 展会承办方与科普博览网站合作 开展线上活动 科研项目遴选 参加第一轮活动的重点中学师生遴选 科普内容二次 开发组队 科普内容开发 推进过程 推广 各地巡展等 敬请指正 中国科学院大学 科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莫 扬 moyang@ucas.ac.cn 2016-10-26 ——借助新媒体提升科普活动成效 励一下志 先 我遇到了一位还在读高二的学生,他见面就冲我狂眨眼,告诉我他喜欢物理,想将来有机会到科学院物理所读研究生。这很诡异,因为在云南的这两年招生经历中,我遇到的学生百分之九十连中国科学院 都没听说 过。 我问他为什么会对物理所感兴趣,他突然拿出手机,神秘的一笑:通过别人分享,他已关注了物理所的微信号。这场景让我深受震撼,终于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微信原来不只是用来泡妞的。 ——吴宝俊科学网博客《大学校长去家访,这是搞的什么鬼?》 * 主要内容 一、压力与启示——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普 二、潮流与方向——发展趋势与评价导向 三、讨论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