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杜甫 秋兴.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杜甫 秋兴

第三节 杜甫 《秋兴》(其一) 一、作者简介 (一)人物生平 (二)主要作品 (三)艺术特色 二、作品选讲 秋兴(其一) 一、作者简介 (一)人物生平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唐代诗人,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世界文化名人。 1. 读书漫游时期(30岁以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2. 困居长安时期(30至44岁)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3. 入仕为官时期(44至48岁) 这一时期虽入仕为官,却也是流亡时期。因安史之乱于公元755年爆发,杜甫不得不辗转逃难。 4. 西南漂泊时期(48至59岁) 杜甫在成都得到了亲友 的资助,建了一座草堂(后称“杜甫草堂”)定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shāo),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二)主要作品 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以“三吏三别”为代表。 1. 选择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 在杜甫许多著名的叙事诗中,都可以看到诗人善于选择与概括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反映现实。 2. 选择塑造有典型 意义的人物 从同一类型的许多人 物中只着重描写个别, 以反映一般。 3. 对现实生活做高度艺术概括 (三)思想艺术 1. 思想内涵 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 (1)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 命运息息相通。 (2)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 2.诗歌风格 (1)沉郁顿挫(主导风格) 3.后世评价 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 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诗人韦庄重修杜甫草堂遗址。 到了宋朝,杜甫声名达到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人专门探究杜诗奇峭(qiào)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 明清时期杜甫才被尊为诗圣。 二、作品选讲 1.题解 (1)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kuí)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当时诗人56岁。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七载,战乱频繁,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1.题解 (1)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 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就是“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 本诗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情愫。 2.思想内容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内容与主旨 内容:秋景,思乡,忧国。 主旨:愁—悲秋: 1. 悲自然之秋:秋气肃杀,万物凋零。 2. 悲人生之秋:人到暮年,漂泊异乡。 3. 悲国运之秋:历经动乱,风雨飘摇。 3.写作特点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 作为八首诗的开场白,第一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寄寓着诗人自伤漂泊、忧国思乡的心情。其气概和风韵,堪称压卷。 (1)情景相生,融汇无间,情因景生,景因情活 诗作开篇以极为酣畅的笔墨,描绘出了一幅 壮阔的巫山巫峡秋色图。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