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特的社会学习论.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罗特的社会学习论

朱利安﹒罗特简介 朱利安﹒罗特(1916-),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中的两大传统――强化理论和场理论作了整合,发展了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行为预测理论和控制点理论。1950年他完成了语句填补测验,把投射技术予以数量化,用于诊断个体适应不良的程度。198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在临床心理、学习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均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很高的造诣。 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 罗特认为,之所以称其理论为社会学习理论是因为其理论强调基本行为模式是在社会情境中习得的,是与要求满足的需要和以他人为中介紧密联系在一起。 理论特色 强调的是行为表现(行为选择)而非行为习得。所以有人称他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为“社会行为表现论”。 理论特色是强化理论和认知理论的结合。 行为预测 ——”预期-价值模型”理论 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行为结果的回报大小(强化价值),以及他认为实施该行为能带来该回报的可能性(即预期有多大的成功率)。 行为是由有机体的内部认知过程和外部强化决定的。 对具体行为的预测 行为潜能:在达成目标的特定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由行为后所伴随的强化或强化定势所决定。 预期:主观上认为自己成功的可能性。 强化价值:强化物的相对价值。 心理情境:反应着的个体所体验到的环境 。根据对情境的感知做出反应。 基本预测公式: 行为潜势=预期×强化效价(BP=E×RV) 对一般行为的预测 概括化的期望(类化预期) 需要:人类有六种广泛的心理需求:认可——地位、支配、独立、保护、爱与情感、身体舒适。 内在和外在强化控制 人际信任 人格发展 基本的心理需要的满足与否对人格的健康发展和适应性行为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他认为儿童很小就形成了对爱、关注、保护和认可的心理需求。还认为人类有六种广泛的心理需求:认可——地位、支配、独立、保护、爱与情感、身体舒适。 行为适应不良可能的原因或类型 低预期——高效价:患者对某种行为的心理需求十分强烈,可是对于成功的期望却又很低。 冲突:对两个不相容的需求同时赋予高效价。 缺乏能力:在某方面缺乏能力,于是不断地放弃参加相应活动的机会,越来越丧失自信。 不适当的最低目标水平:把自己的最低目标水平定得过高或过低。 无法分辨:某种需求的效价高到支配一切,以致对适宜的和不适宜的环境刺激都作出相应的行为。 问题解决的类化预期- (Generalized Expectancy)控制点理论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基于人们各自面临许多问题情境时的独特经验,个体会发展出如何对情境作出最佳建构的类化预期或态度,叫做问题解决的类化预期。 罗特把内——外控制的类化预期叫做控制点,内外控是一种对强化的本质进行解释时形成的一种类化预期。内控的人对将强化的本质解释为内在的个人可控的因素,而外控的人则解释为外在的不可控因素 。由于控制点不同,将决定了他们必然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行为和做出不同的归因。 两种控制点的差异 研究表明具有内在控制点的个体更潜心追求知识、学习文化,更热衷于搜集资料和信息,以利于提高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具有内在控制点的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和所获成绩往往高于具有外在控制点的个体; 具有内在控制点的个体更倾向于反抗社会压力,更不易于为别人所说服,更具有自主性; 具有内在控制点的个体较少焦虑不安,并且患精神病变的比率少于具有外在控制点的个体。 问题解决的类化预期-人际信任 罗特:人际信任,意即“某一个体或团体对另一个体或团体的言词、诺言、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以信任的认同”。是一种经过社会学习而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点。 生活经历和人性论会使个体形成对他人的可信赖程度的通常期望或信念。 罗特《人际信任量表》测量人们在人际信任特质上的个体差异。 罗特研究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持不可知论、无神论或无信仰的人的人际信任程度高。 来自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的孩子一般来说人际信任程度高,; 人际信任程度与可靠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人际信任程度高的个体很少说谎或欺骗他人,也很少有偷窃行为。 人际信任程度高的个体一般生活幸福,易为他人喜欢和尊重,并且多半会给他人提供机会,对他人的权利和价值比较尊重;人际信任程度高的个体很少有内心冲突、精神失常或顺应不良,他愿意结识朋友,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分值与父母的分值密切相关。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具有高信任感的个体易于轻信或上当,他只相信那些没有更多的理由表明不值得相信的人或事。 资料:西方信任研究的五种取向 将信任理解为对情境的反应,是由情境刺激决定的个体心理和行为(囚徒困境) 将信任理解为人际关系的产物,是由人际关系中的理性算计和情感关联决定的人际态度 。 将信任理解为社会制度的产物,是建立在理性的法规制度基础上的社会现象 。 将信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