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ZKYL02-01.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动控制原理ZKYL02-01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在静态条件下(即变量各阶导数为零),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叫做静态数学模型; 而描述变量各阶导数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叫动态数学模型。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为什么要建立数学模型: 我们需要了解系统的具体的性能指标; 只是定性地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大致的运动过程是不够的; 希望能够从理论上对系统的系统的性能进行定量的分析和计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是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依据。 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主要方法: 分析法, 实验法。 分析法: 是对系统各部分的运动机理进行分析,根据它们所依据的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分别列写相应的运动方程。 例如,电学中有基尔霍夫定律,力学中有牛顿定律,热力学中有热力学定律等。 实验法: 是人为地给系统施加某种测试信号,记录其输出响应,并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去逼近,这种方法称为系统辨识。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形式: 时域:微分方程、差分方程、状态方程; 复数域:传递函数、结构图; 频域:频率特性等。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2-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 2-4 数学模型的实验测定法 1 线性元件的微分方程 列写元件微分方程的步骤: 根据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确定其输入量和输出量; 分析元件工作中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或化学规律,列写相应的微分方程; 消去中间变量,得到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便得到元件时域的数学模型; 系统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输入在右,输出在左,方程两端变量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例2.1 2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由系统原理线路图画出系统方块图; 列写组成系统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系统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关系的微分方程; 例2-5 速度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 相似系统 RLC无源网络和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均是二阶微分方程,为相似系统。 相似系统便于用一个简单系统去研究与其相似的复杂系统,也便于控制系统的计算机数字仿真。 3 线性系统的特性 线性元件 具有迭加性和齐次性的元件称为线性元件。 线性系统 若组成系统的各元件均为线性元件,则系统为线性系统。 非线性元件 不具有迭加性和齐次性的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 非线性系统 若组成系统的各元件中,含非线性元件,则系统为非线性系统 如果元件输入为r(t)、r1(t)、r2(t) 对应的输出为c(t)、c1(t)、c2(t) 如果r(t)=r1(t)+r2(t)时, c(t)=c1(t)+c2(t) 则满足迭加性。 如果r(t)=a·r1(t)时, c(t)=a·c1(t) 则满足齐次性 满足迭加性和齐次性的元件才是线性元件。 线性方程不一定满足迭加性和齐次性。 y=kx+b(b为常数?0)?线性方程? 输入x1?y1 输出 y1=kx1+b x2?y2 y2 =kx2+b 输入x1 +x2? 输出 y=k(x1 +x2)+b =k x1 +kx2+b? y1 +y2 不满足迭加性! k为常数 kx1?输出y=k(kx1)+b=k2x1+b ky1=k(kx1+b)= k2x1+kb ?y?ky1 不满足齐次方程! ?所表示的元件不是线性元件。 重要特点: 对线性系统可以应用迭加性和齐次性,对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迭加性的应用:欲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