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境归因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困境归因分析
摘要: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日趋凸显,本文通过整合相关资料,分析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境的原因,为寻找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途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困境归因
从大量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其在城市就业中面临的困境有:长期稳定性较差、工资水平较低、就业条件较差、就业权益得不到保障、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职业培训不理想等。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认为尚未完全消除国际金融危机给农民工就业带来困难。农民工就业产业结构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主导产业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明显呈现出一产持续下降,二产稳中趋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的趋势,且第三产业的比重将超过50。 计算比较得出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最大。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这对第二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对实现城市化、现代化的目标不利,也无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给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移带来一定的影响。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适应方能满足经济正常发展的要求。以2009年为例,我国还存在产出结构与就业结构扭曲的状况。产出与就业结构不合理国城市化的规律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据测算,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系数在0.7以上,城市化率一般高于工业化率10%左右。46.59%,工业化率为49.7%。显然,城市化进程仍明显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这对于工业本身及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也有阻碍作用。
1.3劳动力市场发展不均衡,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平等就业
依据双重劳动力市场模型我国劳动力市场经过培育和建设雏形基本形成。这样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直接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处于城市次要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呈低技能非正规就业状态。
1.4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限制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
作为人口大国,量,增长快我国大学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三碰头。一些内容设置与实践脱节,。
3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
3.1企业利润最大化,忽视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需求
利润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企业还必须肩负起为员工创造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构造各利益主体之间和谐氛围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方式方法追求精神生活和发展机会的愿望更强烈。由于缺乏务实的就业观念,加上更低挫折耐受力,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低教育程度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
4.3就业期望高而耐受力不够,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出生于计划生育政策下,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父辈的宠溺下成长起来,性格倔强,以自我为中心;遭遇挫折较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活动,直接从学校走向城市就业(74.1%在外出务工前“在学校读书”),这样的经历使得他们的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新生代农民工身上的时代性和发展性又突出表现在他们就业期望值高。自身的这些特征间接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不稳定。
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的这十年间,新生代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建设了家乡;但从总体上判断,他们在转移就业过程中仍存在众多难题。整个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转移有决定性作用。农业的科技进步,城市的扩张,耕地的减少导致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而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也催生了城市第三产业,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更多可能的就业机会。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自由流动。用人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尚存的歧视,忽视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劳资关系不甚协调,间接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有助于实现就业,但职业技能低却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和耐受力较低则降低了他们实现长期稳定就业的可能。因而,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这个大工程,社会、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用人单位、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己都应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努力,方可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R].2010-03-19.
[2]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2001(3):63-76.
[3]刘传江,徐建玲等.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97-99.
[4]王兴周.两代农民工群体的代际差异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8(3):136-155.
[5]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