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会盟夏津
会盟夏津这是一座静谧的小城,她沿着历史的脉络安逸的行走在山东的西北边陲,承载者两千年的悲与喜、起与落;而如今,当她进入了这个崭新的时代她又摇身变成了个不安分的行者,望着前进的道路阔步前行。她于我,并不是那有着哺育之恩的母亲,而更像那慈爱且豁达的姐姐,帮助我的成长却不参与,期待我的归来却不催促,等待我的感恩却不强求。她于万千个日夜中守候,守候那万千个弟妹幸福安康;她于风雨中坚守,坚守那块遮蔽风雨的阵地。要我,和我的乡亲父老如何回报你,我们辛劳了一生的大姐?不是仅仅为你赢得“银夏津”这个美誉就可以报答的吧?也不是给你冠以“小杂果之乡”的称号就可以报答的吧?更不是为你围上一条碧水就可以报答的吧?而是,要我们不论走到哪里,迈向何方,都要在心里默念千遍百遍,我是个夏津人,是么?夏津人,这在离家前那些年幼的岁月里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个光荣的称号,是嫌弃她容颜的苍老,还是家境的破落?是那地域的狭小引起了我对她的鄙夷,还是那名气的微薄?恐怕都是,又都不是吧!是那无知的我却又不敢承认我的无知,从而犯下的错!是那少不更事的我,没有意识到那狂妄的少不更事,从而犯下的错!如果当初我亦了解,了解她悠久且醇厚的历史,了解她那些深沉又英伟的名人弟妹,了解她深深地酝酿着的文化底蕴,我还会如此轻薄,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吗?答案是无需多言的,而我欠她的那声抱歉,我知道,就算我说出口,她也只会施施然一笑,淡看那云卷云舒。因此,我不如不要说出那句抱歉,而是把歉意融入对她的诠释中去,让那些如曾经的我一样不懂她的人真正的理解她、欣赏她,算是我对她的弥补吧!夏津之名,起源于“夏盟之要津”,据清乾隆本《夏津县志》载:(夏津)春秋时为赵齐晋会盟之要津。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年四年)5月,晋文公召集齐、宋、鲁、蔡、郑、卫、曹等国在践土(今河南郑州市北)会盟。历史上称“诸侯会盟”为“夏盟”,“齐晋会盟”亦可称“夏盟”,夏津之“夏”当由此而得。据明嘉靖本《夏津县志》载:(夏津)春秋时为赵齐晋会盟之要津。“津”渡口也,《水?-?河水》云: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据谭其骧先生的《历史地图集》所标示,夏津地处北上黄河拐弯处的西岸。河水?-拐弯的缓冲,来到夏津一带水势转慢,故此地成为黄河东西过往的渡口。夏津之“津”字当以渡口而得。历史悠久兮,两千年百宝之地西汉初年,鄃县设立,后虽经王莽改为善陆(公元9年),但东汉复为鄃县。历经三国西晋东魏北齐,隋开皇十六年于古鄃城西南建鄃县,县治在今县城,又另置夏津县,此为“夏津”之词的始现。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废贝州,夏津县并入鄃县,属清河郡。唐初复置贝州,鄃县属之,天宝元年,改鄃县为夏津县。1945年9月4日夏津县解放,先后属冀南二专署,衡水专署。1952年10月,归属山东省德州专区,1956年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归德州专区,19 95年德州撤地设市,夏津县仍属德州市至今。“境内古八景,卫河古渡碧流长,云寺清幽暑亦凉。马颊晴虹悬欲隐,龙湾烟雨霁还瀼。义碑苔长字难读,宝塔玲珑巧异常。锦水临观明道体,鄃城晓望彩霞光。”——《夏津赋》。鄃城八景风格交叉而又不愿固守一词,卫水流光,是那条蜿蜒的卫河哺育了夏津,是那些清澈的河水孕育了人民,而今,这流光溢彩的卫河流水装点了夏津的时代憧憬,浅吟低唱色彩斑斓的小城歌谣;马颊明秀,不仅是奇迹也是福祉,她的主人是百鸟,是绿树,是潮润的土地;古寺流芳,小寺青草翠蔓,蒙络摇缀,松柏林立,悄怆幽邃;龙湾胜景,小桥水巷,大屋骑楼,歌女商贾等等构成了一幅民间的清明上河图长卷,会魂牵梦萦地沉潜在你的记忆中;义碑古朴,长满的绿色苔藓藏起了苍遒有力的笔划,镌刻着逝者的念想,也牵动这我们的念想;塔耀新城,她像一颗明珠,翘盼着小城的崛起。夏津即为千年古县,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出现过不少重大事件。“想当年窦建德建兵站,粮草囤积,高举义旗,金戈铁马,生擒隋将宇文化及。齐鲁燕赵交界,集市牌坊林立,曰德化、曰永宁、曰喜春、曰联桂、曰仙梯、曰青云、曰鹏搏、曰俊贤、曰光裕、曰鸿胪、曰步蟾、曰义民、曰激扬、曰承宣、曰育贤、曰武备、曰城隍、曰进士、曰经亚、曰世科、曰登云、曰青云得路、曰光远、曰养济,人群熙熙攘攘。”——《夏津赋》隋炀帝大业七年(611),由于山东歉收,饿殍遍野,哀鸿满地,百姓生活极苦,是年十月,夏津县人张金称揭竿起义,百姓应者云集,义军声势渐大。因此隋炀帝派大将段达讨伐义军,但被击败。金称又会合渤海农民孙宣雅部共破黎阳,声势大振。大业九年(613)十一月,金称复败隋军,擒杀隋将冯孝慈。大业十二年(616)三月,金称率兵攻破平恩(今河北邱县西)、武安、巨鹿、清河等郡县,威势益大。后因轻敌,于大业十三年(617)一月兵败,金称被鄃县令杨善会擒获杀害在义和团抗日浪潮席卷全国之时,夏津人民也不甘示弱,于清光绪十五年1899年成立夏津义和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