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成和发展.doc

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成和发展.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成和发展

一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成和发展 2005年1月 第26卷第1期 ,辱岳论 DongYueTribune Jan..2005 V01.26No.1 【儒学研究】 一 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威和发展 干春松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2) [关键词]儒家;多重性;和;发展 [摘要]对于中国人而言,儒家文化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寻求文化认同的重要基准.儒家文化具有丰富的, 多重性的内涵,其制度化的层面以及与中国方术传统的内在关联,使得近世一些启蒙思想家批评其只知追逐功名 和现实利益.但儒家之所以能够绵延几千年而不绝,是因为有一种内在的超越性价值——和,这是儒家的核心价 值.制度化儒家的解体,并不意味着儒学的衰落.我们应发掘”和”作为儒家核心价值在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关系时的原理性作用,同时回到原典,重建开放的,融摄性的儒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05)01—0168一O9 对于中国人而言,儒家文化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下寻求文化认同的重要基准.尽管随着近代以来巨大的 社会变革,儒家已不复成为中国人社会秩序和权力合法性的依据,但是作为一种绵延几千年的传统,儒家思 想和别的中国思想资源一起融化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因此,我们要对儒学的价值作出更为恰当的体认,既 不能如原教旨立场那般不知与时俱进,也必须破除启蒙论者那种线性的历史观,简单地将儒学判定为一种落 后的观念,甚至将之视为中国发展的障碍而弃之如敝履.正如余英时所言:”在道德和知识的来源多元化的 现代,儒家自然不可能独霸精神价值的领域.但是中国人如果也希望重建自己的现代认同,那么一味诅咒儒 学或完全无视于它的存在恐怕也是不行的.” 不过要探索儒家在现代中国的意义,必须对儒家本身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儒家的起源,儒学的发展,儒生 的社会形象和自我定位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了解儒家内在的特性和在现代社会中发展的可能性. 对于儒家的起源和特性的描述主要有”内”,”外”两种立场.所谓”内”的立场,就是儒家内部对于儒家的 立场和期许的自我陈述,这些立场和自我期许通过儒家的原始经典或对于这些原始经典的不断解释而呈现, 既一以贯之又不断顺应现实的变化.所谓”外”的立场,就是儒家以外的思想和宗教派别对于儒家特性的描 述.这种描述因为各家对于儒家立场的认同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墨家和儒家是同中有 异,异中有同,而道家则主要是充当儒家价值的解构者.法家虽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儒家互资利 用,但算得上是儒家最有力的批评者.而佛道二家,其流行已在儒家取得独尊地位之后,所以其立论的调 和性大于批评性. [收稿日期]2004—11—05 [作者简介]干春松,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4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关于这一点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可参看秦晖《西儒会融,解构”道法互补”》,裁《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342—389 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68 一 以贯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构成和发展 而从时间上看,对于儒学的立场和宗旨的评说,以先秦到汉初和近代以来这二个时期最为热烈,按我的 分期说,主要是在儒家制度化之前和制度化解体之后,前一阶段是因为百家争鸣,各自强调自己立场的有效 性和攻击对方的弱点,儒家作为当时的显学自然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而近代以来,由于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参 照下所表现出的无力和失败,因此,作为传统合法性资源的儒家首先被反思甚至遭受攻击. 关于各个学派对于儒家的评说的各种观点,将另文评述,本文只根据历史文献和我自己的理解而对儒家 的多重性特征及其未来的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索. 一 ,儒家的多重性 从近年来对于”儒家宗教性”和”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中,我们已可约略了解儒家作为一种历史 存在其丰富的内涵.首先,就思想体系而言,儒家本身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存在着不同的形态,如先秦儒学和 汉儒,宋明理学之间无论在概念体系和核心观念上均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作为对经典解释和阐发的经学也 存在着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间的区别.再者,儒家作为一种曾经制度化的思想,儒生,儒家观念和现实政 治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样复杂,而且制度化的儒学和观念形态的儒学之间既有差别,又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 关系.一句话,儒家是一个多重复合的存在. 现在人们习惯于用”哲学的突破”来描述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的分化,对此以庄子的《天下》 篇中的”道术将为天下裂”的表述最为传神,后来的《淮南子?做真训》则将之具体化:”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 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孔子所谓的”礼崩乐坏”,究其实质其实是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的重组,从文化的 意义上说是一个”反思”时代的开始,即对于周代乃至远古的自然,宇宙观念,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