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上饶市信州区秦峰乡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建设项目
技 术 方 案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
二0一一年九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1
1.1目的和意义 1
1.2主要任务 1
第二章 秦峰乡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 2
2.1自然地理概况 2
2.2已有资料情况 2
第三章 技术依据 3
第四章 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 4
4.1 技术路线 4
4.2 技术方法 6
第五章 地块勾画 7
5.1工作底图 7
5.2集体土地建设用地地块绘制 7
第六章 权属调查 7
6.1权属调查工作流程 8
6.2地籍编号 8
6.3发送指界通知书 9
6.4审核宗地权源材料 9
6.5界址调查 10
6.6界址标志设置 12
6.7填写地籍调查表 13
第七章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建设 14
7.1基本内容 14
7.2总体要求 14
7.3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 14
第八章 宗地图绘制 16
8.1地籍图绘制 16
8.2宗地图绘制 17
第九章 面积计算与汇总 18
9.1面积计算 18
9.2面积汇总 19
第十章 质量检查与验收 19
第十一章 主要成果 21
第一章 概述
1.1目的和意义
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为了完成县、乡网络化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的部署和应用,推广网络化集体土地管理技术模式,实现对集体建设用地的动态管理。
开展集体土地建设用地管理系统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权益、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主要任务
(1)宅基地地块权属调查和实地丈量,绘制宗地草图,包括宅基地面积和房屋面面积。
(2)宅基地权属调查、实地丈量结果(宗地草图)关联,建立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库。建库软件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提供。
(3)对秦峰乡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规整和融合,实现土地利用管理和地籍业务功能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
(4)建立数据更新机制,实现集体建设用地动态管理。
第二章 秦峰乡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
2.1自然地理概况
秦峰乡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约288天,年平均气温18.3℃ ,年降雨量1954.8毫米,年日照时数1621.7小时。
秦峰乡位于信州区东北、信江南岸。面积57.2km2,人口38157人。下辖秦峰、下湖、新塘、东塘、五石、老坞、管家、岩坑、詹村、路底、霍村等11个行政村,乡镇府驻秦峰村赵家,距市区14千米。交通十分便利。
2.2已有资料情况
(1) 测区内已有2008年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1:10000影像图斑、可作为本次农村宅基地地形测绘的工作范围图及工作部署用图。
(2) 测区附近有江西省GPS C级网点V171、V172、 V173、V183,及上饶市国土资源局布设D级GPS点,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经调查点位保存完好。这些点均可作为测区E级GPS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3) 数字地籍调查区土地登记资料,作为权属调查,制作两表一图和数据建库之参考。
(4)县(市)级勘界成果资料及必威体育精装版的乡级行政区域、权属界调查资料;
(5)我队(2010-2011)年度在信州区宅基地登记发证项目中测绘的秦峰乡1:500数字地形地籍图;
(6)原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变更调查和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7)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等资料。
第三章 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7-2008);
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93);
4.《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6.《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土调查办发[2007]54号);
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
9.《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3);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
1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土调查办[2007]7号);
1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调查办[2007]48号);
1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调查成果报送方案》(国土调查办[2008]62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