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成为社会的20127.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成为社会的20127

第二章 成为社会的一员——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化 1.霍兰德的定义 2.社会化过程: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的两个过程:社会教化;个体内化。 3.社会教化: 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构及其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两类: 系统的、正规的教育; 非系统的、非正规的教育。 4. 个体内化: 人经过一定方式的社会学习,接受社会教化,将社会目标、价值观、规范和行为方式等转化为其自身稳定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反应方式的过程。 个体内化的机制: (1)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班杜拉: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 (2)认知加工和主观认同 弗洛伊德:认同;自居作用 (3)社会比较 费斯汀格:缺乏明确的标准时的社会比较 5. 社会化的作用: 使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 任务:掌握社会的期待和行为规范;用行为规范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自然人 社会人 例子:狼孩 二、社会化理论 (一)弗洛伊德与“三个我” 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 2.社会化的历程: 幼儿:“本我” 儿童期及以后:先“自我”出现,再“超我”出现。 例如:在车上很累的你,不得不让座; “指鹿为马” (二)华生与环境决定论 1.环境决定行为 2.社会化的历程: 是应用于孩子身上的外在力量的作用,不需要任何内部结构的改变。 如:性别特征的形成 华生的名言: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育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于乞丐、小偷” (三)皮亚杰与“儿童认知发展” 1.认知结构、同化和顺应 2.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1岁半到2岁) 有操作阶段 (2岁左右到7岁) 具体操作阶段(7岁到11岁) 形式操作阶段(12岁到15岁) 3.任何儿童都要按同样的顺序走过所有的阶段 他认为:像“可以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孩子教以任何东西”的说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事实上也是荒谬的。 三、社会化的历程 社会化的阶段 威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他的表演可以分为七个时期。 最初是婴孩,在保姆的怀中啼哭呕吐。 然后是背着书包、满脸红光的学童,像蜗牛一样慢腾腾地拖着脚步,不情愿地呜咽着上学堂。 然后是情人,像炉灶一样叹着气,写了一首悲哀的诗歌咏着他恋人的眉毛。 然后是一个军人,满口发着古怪的誓,胡须长得像豹子一样,爱惜着名誉,动不动就要打架,在炮口上寻求着泡沫一样的荣名。 然后是法官,胖胖圆圆的肚子塞满了阉鸡,凛然的眼光,整洁的胡须,满嘴都是格言和老生常谈;他这样扮了他的一个角色。 第六个时期变成了精瘦的趿着拖鞋的龙锺老叟,鼻子上架着眼镜,腰边悬着钱袋;他那年轻时候节省下来的长袜子套在他皱瘪的小腿上显得宽大异常;他那朗朗的男子的口音又变成了孩子似的尖声,像是吹着风笛和哨子。 终结着这段古怪的多事的历史的最后一场,是孩提时代的再现,全然的遗忘,没有牙齿,没有眼睛,没有口味,没有一切。 (一)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 小测验:你获得了同一性吗? (二)婴儿期的依恋研究 陌生情景实验 1.三个类型: 安全依恋型 不安全依恋型—回避型 不安全依恋型—矛盾型 2.美国中产阶级样本: 安全依恋型 70% 回避型 20% 矛盾型 10% 3.依恋类型对儿童行为的预测 追踪研究 (三)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研究 从青春期开始,儿童越来越依赖于自己的朋友和小团体。 认同危机 马加爵的案件 马加爵一句话让在场看押他警察都落泪!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一、道德社会化 定义 人的道德性的体现(赫什):关心他人;对道德问题作出判断;行动。 研究: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一)道德认知 指个体对是非、善恶、美丑等行为准则以及执行它的意义的认识。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论 核心:儿童的社会化(包括道德发展)是与其认知水平的发展并行不悖的过程。儿童的道德判断会随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而不断加以改变和提高。 1.皮亚杰 对偶故事 道德判断的两个阶段: a.根据行为的现实后果; b.根据行为者的意图 2.柯尔伯格 两难故事:海因茨偷药故事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a.前习俗水平:(1)服从与惩罚定向 (2)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b.习俗水平:(3)好孩子定向 (4)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 c.后习俗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