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寒假读书心得——有感阿德勒疗法-东营特殊教育学校.DOC

2013寒假读书心得——有感阿德勒疗法-东营特殊教育学校.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寒假读书心得——有感阿德勒疗法-东营特殊教育学校

2014寒假读书体会(一) 读《阿德勒疗法》所感所悟 柴云方 本寒假在兴趣引领下,我认真拜读了读《阿德勒疗法》,且收获颇多,共鸣也很多。感触如下: ??一、理论精髓 ? ?“心理治疗本质上是一种鼓励和再教育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患者获得直接面对生活任务和挑战的勇气,并激发他们的社会兴趣,治疗的主要成分是治疗者和患者形成的积极的关系,心理治疗既要分析患者身上各种错误,扭曲或夸张的目标,还要帮助患者分析其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中,哪些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这段话极为经典,浓缩了阿德勒的个体心理治疗理论的精髓,我已在存放在我的空间“说说”里。 ? ?? 二、通过读《阿德勒疗法》,我从中掌握了三项实用性较强的心理治疗技术:1、个人逻辑;2、再定义;3、反其道而行之。 1、个人逻辑 在咨询应对青少年时,有几种方法特别有用,其中之一就是使用患者的“个人逻辑”。个人逻辑是用来描述个体自己的观念和价值体系的一个术语,个体用这些观念和评价体系来思考,感受所发生的事情,并对之采取行动。、在行为和情绪有障碍的个体,个人逻辑经常不同与一般的看法。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理解和解决生活问题的难度就越大。[一个有行为障碍的青少年的个人逻辑:“在我穿过商店的时候,我看见了这只非常棒的瑞士手表。我没有手表,就想要一只手表!因此,我走到哪个柜台边,当看见没人注意的时候,就拿起他装进自己的口袋,这非常容易。”(我不会被抓到)。了解这个青少年的个人逻辑,有助于帮助治疗师避免作出引起青少年更多的对立行为。许多人很容易指出这个行为的不恰当之处,向青少年指出这个行为的后果:很可能被抓住。这种做法最可能引起患者的阻抗,因为他与患者的个人逻辑是相违背的。另一方面。如果治疗者按照患者的个人逻辑,指出青少年的行为所暗含的对权利的态度(我应该拥有我想要的东西,即使我必须偷我也要得到)。采取这种方式,治疗者就不是在简单道德说教或宣讲道义,而是在简单地描述患者的观念和假设,指出了一系列的探索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患者了解他自己的个人逻辑“在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你自己做这件事?你在心里对自己讲了些什么?” 2、再定义 用一种新的意义重新定义患者的行为有助于改变患者的个人逻辑。再定义是通过指出行为的积极方面来解释患者的行为。对于偷表的青少年,治疗师可能将偷窃的行为再定义为试图获得同伴的注意。另一方面,治疗者也可以用更消极的词语来再定义行为的动机。让我们假设少年偷表的行为是想向自己和朋友“证明”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和勇气。那么治疗者可以通过把这种行为说成是一种非常胆小的,既不需要多少技能也不需要勇气的行为来指出这种思维的错误之处,使用消极再定义时,治疗者要试图通过指出患者思维的不合理之处来挫败患者达到他的目的(感觉自己是个强壮的男子)这个患者也许会继续做出“偷盗”的行为,但行为却不会带来另人满意的效果。 3、反其道而行之 阿德勒是第一批使用反其道而行之来治疗有阻抗的患者的人。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治疗者建议患者关注甚至夸大症状行为某些方面。阿德勒描述了11岁女孩的案例,该女孩通过不停地抱怨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和痛苦来指使他的家人。此外,在学校时,他又会在同伴面前吹嘘他的才能。阿德勒让这个女孩照下面的方法去做:如果我是你,我会更多地抱怨我在学校里遇到的问题和痛苦,你要继续抱怨以强调你的才能和你的重要性。在你的床头贴上我必须尽可能多地折磨家人。阿德勒用他的观察来解释这种方法的效果,他发现他的病人中从来没有按照他的建议去做的。 使用这种方法的原理在于青少年患者有反抗成人期望的倾向,因此治疗者试图说服青少年停止他的不恰当的行为,而是通过强化症状来介入患者及其症状,大多数患者发现这种策略非常容易消除他门的敌意,因为治疗者所做的事情超乎意料之外。他们做好准备反抗父母和社会的代言人,但是突然之间他们发现,没有什么可以反抗的,结果,他们经常会对这种意料之外的行为产生兴趣,从而与治疗者保持协调。最后,当患者以这种夸张的方式表现问题行为时,这些行为就经常显得很愚蠢了。? 三、儿童不良行为的四个目标,吻合我的认知 此文关于“儿童不良行为的四个目标”的阐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说是给我以往的认知和思考做了一个较为系统、全面和科学的总结与概述。 ?摘记于此:Dreikurs(1948)对许多情景下的儿童进行了临床观察,根据观察,它提出大多数儿童的不良行为具有四个目标: 1.?寻求关注。 2.?权利 3.报复 4.?假装无能。 他还指出反映这些目标的行为主要指向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教师、辅导员、扩展家庭成员)。寻求关注(目标1)的儿童相信除非成为成人关注的中心,否则他就是没有意义的,不重要的。儿童可能会通过积极的行为(取得成功,施展魅力,长得好看,早熟)来达到目标,也可能通过无用的行为(班级调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