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的动机

第四讲 人的动机 第1节 动机概述 1.1需要的概念 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2动机的概念与过程 动机,是心理学的概念,原意是引起动作,是行为的直接原因。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个人需要的满足)的过程。 第1节 动机概述 动机过程 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这一过程称为动机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需要满足 紧张减除→新的需要 1.3动机的种类 (1)生理性动机。起源于身体内部的生理平衡状态的变化,这是生物共同的需要,称为原始 第1节 动机概述 性驱动力或生理性动机,是一般性需要或有机性需要所产生的。 (2)衍生性动机。起源于心理和社会因素.一般是经过学习而产生的动机,因此,因人而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称为衍生性动机或心理性动机。是非机体性需要或个别性需要所产生的。 (3)优势动机。反映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动机,常常不只是一个,而是同时存在很多个,而这些动机的强度又随时会有变动。 第1节 动机概述 一个人的行为由其全部动机结构中强度最高的动机所决定,叫做优势动机。 第二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2.1亲合动机 (1)亲和动机,就是指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就是合群,是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 (2)影响亲合的因素 1)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 2)情绪因素 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 第二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 3)出生顺序 4)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的试验介绍 斯坦利的假设:人类“亲和的倾向,随着焦虑的增加而增加。” 2.2成就动机 (1)概念 即个体在广泛背景下,追求成功与成就的动机。美国学者麦克利兰在成就动机研究中有开拓性贡献。 第二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2)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目标的吸引力 对达到目标所承受风险的估计 成功与失败的主观概率 个体为实现目标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 2.3社会赞许动机 (1)概念 个体的许多行为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许,即取悦于人,如果个体做的事能获得别人的好评和称赞,他会有满足感。这类 第二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动机称为社会赞许动机。 (2)社会赞许动机的作用 社会赞许动机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发展非常重要,往往产生积极的约束作用。 2.4侵犯 (1)概念及特征 1)侵犯,就是任何形式的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 2)侵犯最基本的特征是: 第二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有侵犯意图和动机的存在,它是一种有意使他人遭受伤害的行为。 侵犯不仅包括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也包括企图在心理上伤害他人的行为。 一种行为是否属于侵犯还要以行为被施予的人和社会的判定为前提。 (2)侵犯的原因 1)本能论的解释 第二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弗洛伊德早期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 。他所说的性的含义,泛指一切感官的快乐,由此而被称为泛性论,他认为人的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使人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保存本能使人适应环境避害趋利。侵犯是性本能的一部分。 弗洛伊德在他1920年出版的《快乐原则之外》一书中对他原先提出的两大本能作了修正,他指出生本能与死本能是人类基本本能 第二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两者是对立的。 死本能是个体一种向内的自我破坏的倾向。 人只要活着,死亡本能受到求生欲望的妨碍, 因而对内的破坏转向外部,以侵犯形式表现出。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侵犯行为的动机是本 能的、无意识的,是死本能的产物。 习性学的创始人洛伦茨是继弗洛伊德之后以本能论的观点解释侵犯动机的代表人物。 第二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他也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但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本能,其生存意义很重要。认为侵犯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为了避免侵犯及其“升级”,要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办法。 2)挫折——侵犯学说 挫折,既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又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挫折——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出。 第二节 社会动机与社会行为 这种学说有三个主要观点: 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呈正比例关系; 抑制侵犯的力量与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强度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挫折强度一定,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则挫折越大,侵犯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