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金门城於战乱迁界中倾圮.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因金门城於战乱迁界中倾圮

史前時代的金門 復國墩遺址 民國五十七年臺灣大學教授林朝棨應邀來金門勘測地質,於復國墩發現貝塚,並進行挖掘採測,復國墩遺址的挖掘發現,金門早在距今六千多年前即有一群人在此居住,過漁獵採集生活。至於這群人類,其後何以消失,由於地下遣物發掘有限,尚難進一步探討。「國際知名的考古學家張光直博士將金門富(複)國墩遺址的文化歸於台灣『大坌坑文化』 的範疇。」 金龜山遺址 民國85年內政部營建署委請中央研究院陳仲玉博士來金進行考古調查,先後於金龜山、浦邊兩地發現貝塚遺址。金龜山遺址文化的年代,是用貝殼標本,經碳素十四的測定,其年代大約距今六千年到三千四百年之間。從發現遺物,推測當時遺址的文化,時間長達二千六百年。其文化生活概況,據陳仲玉博士的描述:   「古代有個族群,他們大約在距今六千年前,就選上這處海灣邊緣的緩坡高地,做為他們的居地。自後子孫綿延,長達二千六百年之久。他們的生業方式,主要是依賴採集海岸邊的貝類為生。但亦會打製簡單的石器工具,捕捉小型動物,如糜鹿類。由於居地在海灣邊緣的環境,貝類可提供安定無缺的食物,因而可長期定居。由於考古試掘工作太少。未曾發現與農耕有關的工具遺留,其時是否已出現初期園藝型的農耕生業,目前無証據可循。」 浦邊遺址 其年代距今約在3585年至3445年間。由浦邊遺址所出現的遺物,為金門地區的史前文化史帶來的重要訊息,先前的復國墩遺址,或金龜山遣址都在海邊,此期則向內陸移動,始可推測 :   「大約距今四千年左右,也許是原來在海灣丘陵的族群之分支影響或移入,這時的人群喜歡居住在海岸平原地形。比原來在丘陵地的規模大的多。也可能是同一塊海邊平原上,分散成幾個小聚落,同時並存。生業方式仍然以採貝為主。從大型陶器的圜底缽、束口甕等的器物來推測,更趨於定居的村落方式。」,浦邊遺址所定居的人,應是金龜山遺址的早期人類的延伸,向內陸平原發展 。  由以上生活狀況的描述,印證金門史前遺址遺物的發現,其生活概況和文化程度大致相似,在中土衣冠士族尚未抵達金門以前,金門尚處草昧時代,沒有文化記載,不知使用獸力耕作,生活工具依賴石器和陶器,過捕魚採貝和簡單的農耕的原始社會生活。 探源 金門之開拓,可追溯自晉元帝建武年間(西元317 年),因五胡亂華,北方為匈奴所據,許多中原(長 江以北)漢族人士不甘臣服於蠻族的統治,紛紛隨著 晉朝遺族渡江避禍江南,在輾轉遷入閩之漳泉地區, 以金門島為世外桃源的隱世之地,而開始有蘇、陳、 吳、蔡、呂、顏六姓宗族移入金門。而經歷南北朝及 隋朝,胡人仍盤據中原,更加速中原人士的南移,使 得金門成為避難的邊陲地帶(金門縣政府,1987:30-31﹔許如中,1959:60)。 蓽路襤褸期 在歷史上大約介於唐至元朝這段時間,唐朝在閩設有福建觀察使及泉、漳、汀各州刺史,此為中原政權首度在此地設有行政權之機構。德宗13年(797年),由閩觀察史柳冕奏請在金門設置牧馬監,接著由首任牧馬監陳淵及其從屬和民戶十二姓前來金門共同墾荒闢地,而化荒墟為樂土,從此以後金門耕稼魚鹽日漸繁盛。後歷經五代、宋、元之開墾,漸漸發展出以農漁經濟為主的一些血緣聚落。 明代 明代金門仍隸屬於同安縣,當時聚落數目約達62個左 右,其中以陽翟(陽宅)、汶水(后水頭)、西倉 (西村)、平林(瓊林)、及後浦(金城)等聚落最 為繁盛,且因物產豐隆,加上四面環海防守不易,而 受倭寇、海盜時時的侵擾。明太祖洪武20年(1387 年),因為東南沿海與金門遭受倭寇的侵擾,所以命 令江夏侯周德興在福建沿海駐軍戍守。此時江夏侯周 德興就在金門城設置守禦千戶所並在金門島上另設立 哨寨,即在官澳、峰上、田浦、陳坑、烈嶼等重要海 防設置巡檢司。 明鄭時代 明末,清軍入關取代明朝而建立帝國,明朝遺族紛紛走避至浙閩地區,鄭成功進駐金門與廈門島,並迎魯王以謀反清復明大業。此時清兵由於久攻金門不下,於是採用方煥星堅壁清野的策略,將大陸沿海之居民遷於內地(離海岸三十里),完全切斷了金門物資的供應來源,後來鄭成功由金門取道澎湖轉往台灣經略,需大型戰艦,於是當時雙乳山青山坪的樟樹林,被砍伐殆盡,使原本飽受風害的金門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後來清廷的「遷界令」,使得閩地沿海之人煙不再,一時之間如無人之空城。 清朝 施琅攻下台灣,結束了明鄭時代,此時遷界令亦解除,先前被迫遷界內地之居民得以重返金門故居,閩海平靜,促使鄰近各縣的工商漁農也陸續來金門謀生。清廷有鑒於金門位居廈門與台灣交通的中繼站,於是在此設立總兵署,並以陳龍為第一任總兵,因金門城於戰亂遷界中傾圮,於是移駐後浦城,開闢後浦港與大陸聯繫,與大陸的商販往來頻繁,金門人口日漸增多,後浦城也成為當時的政商中心。 金門各時期移民示意圖 出洋客」與「僑匯」歷史 南京條約將廈門開放為通商港埠,使得金門與南洋的交通大開,加上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