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公开课课件
本文作者为了更好阐述观点,运用哪些论证方式? 引用论证 事例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本文语言特色: 准确严谨 通俗易懂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示例:应克服只空想只动脑而不动手的学习习惯;克服想当然的毛病,培养“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 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在求学过程中如何发扬这种怀疑求真的实验精神? 应 应 有 有 精 精 神 神 丁肇中 学习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提出什么问题? 答: 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2、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答: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 然科学。 3、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答: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本文主旨: 中国学生应具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实验精神)。 作者通过哪几个方面来分析问题? 第一层(3~5段):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6~10段):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段):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我”为例。 合作探究: 1、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什么? 2、《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 4、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吗?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提示了这一段大意的语句是: 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实验精神”与“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 “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揭示本段论点的语句是: 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怎样实验?实验有什么特点? 明确: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的过程; (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积极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讨论: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 作者主张: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作者认为中国学生“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作者认为造成这个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应怎么做? 原因是:大家受王阳明思想的支配,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要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必须培养实验的精神,培养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以自己在美国读大学的亲身经历为证。 作者用什么事例证明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默读最后一段,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①句承上启下,点明格物致知精神的意义; 第二层②③句,从研究学术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两方面来具体论述其意义; 第三层④—⑦句,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含义; 第四层第⑧句,得出结论,提出希望。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