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豆科及其它蔬
第四章 豆科及其它蔬菜病害 一、豆类蔬菜锈病 锈病是菜豆、豇豆、豌豆、小豆等多种豆科蔬菜上的重要病害,特别是在菜豆等危害严重,常造成叶片提前脱落、果荚锈迹斑斑,品质变劣。 1、症 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染病叶先出现许多分散的褪绿小黄点,后稍稍隆起呈黄褐色疱斑,此为病菌的夏孢子堆。疱斑表皮破裂散出锈褐色粉末状物,此为病菌的夏孢子。夏孢子堆成熟后,或在生长晚期会长出或转变为黑褐色的冬孢子堆,其中生成许多冬孢子。 叶柄和茎部染病,生出褐色长条状突起疱斑,这是夏孢子堆,后亦转变为黑褐色的冬孢子堆。豆荚染病与叶片相似,但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稍大些,病荚所结籽粒不饱满。 有时叶片正面出现针尖状黄色小斑点---性孢子器 周围或背面形成凸起白色或黄色绒毛疱状斑-锈孢子器 图1. 菜豆锈病症状(初期) 豆类锈病(后期) 2.病 原 豆类锈病由担子菌门单孢锈菌属真菌侵染所致,其病原菌分别属于: 1.菜豆锈病菌为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 2.豇豆锈病为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sinensis); 3.蚕豆锈病菌为蚕豆单孢锈菌(Uromyces fabae); 4.豌豆锈病菌为豌豆单孢锈菌(Uromyces pisi); 豆类锈菌除豌豆锈菌是转主寄生外,其它三种都是单主寄生的长型锈菌,有生理专化型。 夏孢子和冬孢子形态 U. appendiculatus,它可以在同一寄主—菜豆上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为单主寄生的全型锈菌,即担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和冬孢子。生活史属于同主寄生长循环型,但常见的是夏孢子和冬孢子。夏孢子单胞、椭圆形或卵圆形,桔黄色,表面有微刺,内有1~3个芽孔。冬孢子短椭圆形,单胞,黄褐色,胞壁较厚,顶端有一个半透明乳头状突起,下端有一条略长于冬孢子的柄(无色,透明),胞壁平滑。菜豆锈菌是一种活物营养的寄生菌,菌丝只能在植物活的细胞间寄生,若被寄生的寄主细胞死亡,营养菌丝也随即死亡。但冬孢子抗逆力很强,恶劣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长寿命。 菜豆锈病菌、豇豆锈病菌和蚕豆锈病菌其主要区别在于: 病菌的性孢子器、锈子器、夏孢子、冬孢子的有无和主要形态。例如: ①性孢子器在菜豆锈病和豇豆锈病菌中是罕见的,而在蚕豆锈病茵中则有所发生,形态为桔红色的小点; ②锈子器在菜豆锈病菌和豇豆锈病菌中也属罕见,而在蚕豆锈病菌中则为白色或微黄色的小点; ③夏孢子和冬孢子虽然在三种锈病菌中都为单胞,菜豆锈病菌和豇豆锈病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很相似。其间只有大小、宽窄的区别,而蚕豆锈病菌的夏孢子和冬孢子与其则有较大的区别,它的形态为近圆形、柄稍短、颜色稍深。 病菌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世界各地已经报道有近200个锈菌生理小种,我国北方地区记载有8个菜豆生理小种。所以,品种感病是病害发生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3.侵染循环 锈病是怎样周而复始的进行侵染循环呢?在寒热差别明显的北方地区,它以冬孢子的形态随同病株残体落入土中越冬。条件适合,首先萌芽、产生菌丝及生成小孢子,这些小孢子接触寄主后进行侵染,成为田间的初侵染源。 温暖的南方地区,夏孢子可直接越冬。在田间一次次重复再侵染主要是依靠夏孢子。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从寄主的气孔中侵入,通过体内生长发育,成为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成熟后,又产生出夏孢子,借气流继续传播。 4.发病条件 北方地区夏季和秋季菜豆受害较重。南方春季菜豆较秋季发病偏重。 诱发豆类锈病的主要因素是高湿,寄主表皮上的水滴是锈病菌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故早晚重露、多雾最易诱发本病。温度条件一般容易满足,10-30℃都能发病,但16-22℃条件下更有利于发生。 此外,种植地低洼和排水不良或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等发病也重。 品种抗病性有差异,菜豆矮生种较抗病,蔓生种易感病。 5、防治措施 ①选育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差别大,在菜豆蔓生中细花种比较抗病,大、中花品种较感病。矮生品种抗性强些;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锈病菌存在生理分化,注意品种搭配施用,以及生理小种监测。菜豆抗病品种:穗园8号、中黄4号、中黄2号、九丰3号等。 ②消毁病残体: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毁。 ③加强栽培管理 轮作倒茬,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加强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也要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掩埋沤肥。 ④药剂保护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及浓度有: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均有效。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共喷3次即可。 二、菜豆炭疽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