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合理应用抗菌药基本原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科合理应用抗菌药基本原则

儿科合理应用抗菌药基本原则  【关键词】 抗菌药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所强调的基本原则,对于儿科领域应着重注意以下几项[1]。 1 严格治疗性与预防性用药的适应证 对于治疗性用药,《指导原则》强调:“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或“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方为应用抗菌药的指征。而“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这对儿科临床提出了明确的用药要求,为此,临床医师面临发热的患儿,首先应区别是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的发热。若属感染性发热,还必须排除单纯性病毒感染。因此,必须:①认真询问病史,包括发热的程度,热程与热型,全身一般状况,传染病流行病学史等;②全面的体格检查,明确感染的部位、种类与程度等;③作基本的、必要的常规化验和辅助检查等。作者提议儿科感染应尽量争取留取相应的临床标本,作感染原细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培养及其药敏试验。随之还应排除中暑、广泛皮炎、预防接种后反应、药物热等非感染性疾病,尤其不能遗漏鉴别各种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疾患和胶原性疾病。在作初步诊断时,必要时留有一点余地,例如写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可能”。 对于预防性应用的指征以及用药方案,在《指导原则》中规定得更为具体。将内科、儿科领域“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感染”、“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和“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等”三种情况可列为指征。例如在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物预防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脑;预防用药防止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风湿热复发。《指导原则》同时指出一系列不宜常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包括病毒性感染、昏迷、休克等。临床上掌握预防用药的适应证确有难度,因此建议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为临床制定“实施细则”,明确遇到哪些情况可预防用药,并交待具体用药方案,以方便临床掌握。对外科预防用药的要求很明确,即“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因此,清洁手术因“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对某些特定情况才考虑预防用药,包括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多;重要脏器手术或异物植入术;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施行手术。对于儿童,其免疫功能不成熟,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适应证往往可比成人适当放宽。医疗机构也应根据《指导原则》和2008年卫生部通知中的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再规定具体品种和用法,便于临床实施。 2 尽早确定致病原,针对性选择抗菌药[2] 《指导原则》强调“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所在,故要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目前虽然不少医院已广泛开展细菌培养,但儿科的临床标本留取困难,加上培养技术不严格,因此培养及药敏结果必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才能评价其价值。 规范收集相应标本作病原培养、鉴定及药敏测定是明确致病原最基本的途径。根据标本阳性结果可选择针对性强、抗菌作用优的抗菌药,以获满意疗效。必要时作涂片、染色检查,常能即时获得有价值的病原诊断结果,应予提倡。病原培养结果在数天后才能获得,因此应及时与细菌实验室保持联系,例如血培养每日常规观察培养管二次,一旦见培养液上清液混浊,可在无菌操作下取少量作涂片染色,见革兰阳性或阴性菌,或球菌或杆菌,对针对病原调整用药方案非常有帮助。 病原体培养阳性并非就是感染或一定是该病原菌感染。需依据感染部位、病儿临床表现的特点综合分析。尤其是要对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仔细分析,不能简单地按其药敏测定结果随便用药。 细菌反复培养为同一种病原体,患儿又有感染的表现,可诊断为致病病原菌;而如果病儿并无感染表现,虽细菌培养阳性,或重复培养结果反复变化,则可能为污染菌或正常菌群。 如果标本来自密闭腔,如血液、脑脊液、浆膜腔液检出细菌,排除操作污染可能,即可诊断为致病病原菌,而本来即有正常菌群寄生的部位标本培养阳性,就要辨别是正常菌群,还是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依据感染部位和患儿临床表现的特点,正确判断致病菌性质,这也是确定致病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尽早选用有效的用药方案,对于危重感染患者尤为重要。临床医生应重视不断提高判断病原的本领,例如严重细菌感染患者出现迁移性脓肿,多考虑由金葡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等引起,因为金葡菌产生的透明质酸,消化链球菌与类杆菌产生的肝素酶有助于细菌扩散入血;如感染部位有气体产生,组织缺血坏死,脓液恶臭常示由厌氧菌所致;脓液呈带荧光的黄绿色示绿脓杆菌感染;感染组织坏死、周边呈黑色提示为产黑类杆菌感染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