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pdf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第 期, 年 月
41 2 2005 3
Acta Scientiarum Naturai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 ( )
VOi .41 NO .2 Mar . 2005
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
张 成 渝2 )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北京, )
100871
摘 要 近几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中,出现了偏重遗产的地质学、生态学
等科学价值的趋势。中国具有突出的地质地貌类型的多样性,因此,建立“地质遗产”这一专门概
念,进一步加强中国地质遗产的研究,对于未来中国更有成效地申报世界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借鉴了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的自然遗产、地质遗址、地质公园等相关概念,提出“地质遗产”的概
念。中国有许多文化遗产直接依托于具有较高地质学价值的环境地质本底之上,这一点有别于其
他国家,尤其是以文化遗产占据绝对数量的欧洲国家。考虑到这一特点,作者提出了中国一类特
殊的“地质本底文化遗产”,将其作为中国地质遗产的一部分。
关键词 地质遗产;世界遗产;地质本底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 K 901
引 言
年 月 日,云南“三江并流”因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自然遗产的全
2003 7 2 UNESCO
[]
1
部4 条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组织认为,“三江并流”地区具有卓越的自然品质,
[]
在地学、生物学、生态学和自然美学方面的价值突出2 。这一项目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以下简
称“申遗”),开创了我国凭借遗产突出的地质学价值入围《世界遗产名录》的先河。此前,早于
“三江并流”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湖南武陵源、四川九寨沟和黄龙三处风景名胜区,均凭借自然
美学价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在中国建立地质遗产概念的现实意义
截至 年 月 日,中国共有 处世界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自然遗产
2004 7 7 30
处、文化遗产 处、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 处,自然遗产的数量远远低于文化遗产。
4 22 4
近几年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在自然遗产的评审中,更多地表现出对它们在地质、地
貌、生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价值的重视。像黄龙、九寨沟那样,单纯凭借自然美学的突出普遍
性价值已很难跻身世界自然遗产的行列。“三江并流”的申遗成功,便是这一国际新趋势的最
好表现。
)国家文物局文博课题“八达岭长城保护利用综合调查研究”资助项目( )
1 200003
2 )现在工作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2003-12-16 2004-08-09
249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第 卷
41
根据世界地质(含化石)遗址工作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北方造山区显生宙地质历史重建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进展.pdf
- 中国南方地区碳酸盐岩储层高电阻率水层地质成因——以川西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为例.pdf
-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pdf
- 中国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兼论中国原油的有机与无机来源.pdf
- 中国地球深部物理学和动力学研究16大重要论点、论据与科学导向.pdf
- 中国地球深部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与主体发展方向.pdf
- 中国地质图书馆文献管理与服务进展分析.pdf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pdf
- 中国地质学的产生与发展——写在地质调查所创建100周年之际.pdf
- 中国地质实验测试工作六十年.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