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服飓风”的哲学反思(上)——认识的本质与规律.pptVIP

“驯服飓风”的哲学反思(上)——认识的本质与规律.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驯服飓风”的哲学反思(上)——认识的本质与规律

本讲内容 观看影片《驯服飓风》(约30分钟) 关于实践的理论(3—6) 关于认识的本质(7—14) 关于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5—28) 实践的定义、特点与形式 定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如何理解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单选题(200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位未来学家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战 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实践高于认识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案例:王阳明观竹的故事 认识活动的构成要素:主体和客体 要研究人类认识,首先必须弄清楚认识的对象是什么以及认识者是什么。这就是人的认识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 “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马克思 什么是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能动的反映: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 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即人的认识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而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辨析题(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对于下图,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答案要点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上述认识差异表明,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 但是,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依然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主体决定的。 类似的例子 象棋发明者的要求为何不能兑现? 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全部放满。国王觉得这个要求微不足道,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结果64格还远没有放完,需要的麦粒数已经超出了全国的产量。据统计,若要满足发明者的要求,需要4626174068165504246颗小麦。这是全世界两千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的总和。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感性认识是有局限的。没有人能直接觉察到这个数字的巨大性,只有借助于抽象的数字运算,即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到。因此,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正如康德所言:“悟性不能直观,感官不能思维,惟有二者联合,始能发生知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前提;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 第一,要掌握丰富可靠的感性材料; 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 天空绝配——第谷与开普勒 案例:丁玲的“合理想象”(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 案例(续) 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