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治第七
目的要求 了解肺痿、肺痈和咳嗽上气的概念及其合篇意义。 熟悉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的病因病机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的辨证施治。 背诵原文第6、8、10、13、14条。 概说 病名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病名解释 肺痿:“痿”,巢氏病源作“萎”,即萎弱不振之意。凡肺脏受到致病因素的侵袭,产生肺叶痿弱不用,以多唾涎沫为主证者,即为肺痿。 病名解释 肺痈:是肺部生痈疡的一种病症。以咳嗽、胸痛、振寒、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证。 病名解释 咳嗽上气:上气即气上逆。本篇讨论的咳嗽上气有两个含义: ①指症状,咳嗽而气上升,复因气升而咳嗽,形成咳嗽上气。 ②指肺胀,肺胀的主要症状是咳嗽上气,如原文云:“咳而上气,此为肺胀。”本病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哮喘相同。丹波元坚称:“肺胀即后世咳嗽哮喘之属。” 肺痿主要内容 成因 虚热 虚寒 虚热性肺痿和肺痈的证状及鉴别 辨证施治 (一)虚热性肺痿的成因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原文第1条第一段) 讨论 1.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 (二)虚寒性肺痿的成因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原文第5条一部分) 二、虚热肺痿和肺痈的证状及鉴别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原文第1条第二、三段) 讨论 1.口中反有浊唾涎沫 三、辨证施治 (一)虚寒性肺痿的证治 (二)虚热性肺痿的证治 (一)虚寒性肺痿的证治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原文第5条) 1.症状解释 ①吐涎沫、多涎唾——阳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摄津。 ②不咳不渴——上焦有寒故不渴。体虚有寒,机体反应性差,故不咳。 ③遗尿、小便频数——阳虚不能化水,上虚不能制下。 2.治法及配伍特点 治法:温肺复气(温上制下) 配伍:炙甘草:干姜=4:2 炙甘草重在补土,炮干姜重在温中 补土生金、虚则补其母 丹波元坚:此证虽云肺中冷,其源未尝不由胃阳虚乏。 3.运用(甘草干姜汤) 虚寒性肺痿、肺炎 脾虚多唾 阳虚血证(鼻衄、吐血) 遗尿 消化系统的胃脘痛、溃疡、吐酸、肠炎等 眩晕 (二)虚热性肺痿的证治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原文第10条) 麦门冬汤 配伍:麦冬:半夏=7:1 半夏性虽燥,但由于其量很轻,与大剂滋润药配伍,则不嫌其燥。 运用(麦门冬汤) 本方所主病证在肺胃两脏。 虚热肺痿、虚火喘逆、劳嗽不愈、胃阴虚呕吐、津枯噎膈、大病瘥后,咽燥虚喘等 急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喘息、百日咳、肺结核、口腔溃疡、肿瘤(鼻癌、喉癌、肺癌、食道癌等)放疗后口舌咽干、胃炎、胃溃疡、糖尿病等。 汤证小结: 证:虚火上逆,咳嗽而喘,其咳必咽喉不利,并伴咽喉干燥,咯痰不爽,口干欲得凉饮,舌红少苔,脉象虚数;或肺痿,其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白如银丝。 理:热在上焦,肺胃津液耗损,虚火上炎 法:清养肺胃,止逆下气 方:麦门冬汤 肺痈主要内容 成因及症状 证治 酿脓期证治 溃脓期证治 附方:《千金》苇茎汤 一、成因及症状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原文第2条) 数则恶寒 由于热邪侵犯血脉,卫气相争于里,则外无气以温煦皮毛,故恶寒、甚则振寒。 口干、咽燥不渴 徐忠可:胸有停饮 上输之水液,聚而不散,故咽为火灼而自燥,胸仍贮饮而不渴。 尤在泾:热在血中,故咽燥而不渴 温热病的热入营血,往往见神昏谵语、斑疹、出血等症,属全身症状 肺痈之热过于营,是局部症状(肺),故无上述表现。 讨论 1.病因:风热邪毒 寸口脉微而数:“微”作“浮”字解,下同。 滑数者,已成之脉,微数者,初起之因也。 2.病理机转: 风中于卫;热过于营 3.病程分三个阶段 表证期(风伤皮毛) 酿脓期(风舍于肺) 溃脓期(脓成) 二、肺痈证治 (一)酿脓期证治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 葶苈大枣泻肺汤证汤证小结 证:肺痈,胸胀满,喘咳不能平卧,痰涎壅盛,苔厚脉滑数属形证俱实者或肺痈伴一身面目浮肿,咳逆上气,喘鸣迫塞 理:风热病毒,痰涎壅塞于肺 法:泻肺逐邪 方:葶苈大枣泻肺汤 桔梗汤证 1.久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