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原菌的检测-4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综合性实验一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四) 斜面培养物的观察 革兰染色法 肉汤接种法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斜面培养物的观察 从普通平板上挑取的黄色或白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的颜色,还是原来菌落的颜色,黄色或白色。 从伊红美蓝平板上挑取的紫黑色或粉红色菌落接种的斜面,菌苔已经没有原来菌落的颜色。菌苔灰白色、表面湿润、光滑、不透明或半透明。 为了讲解方便,以后的实验,仍然沿用初次分离得到菌落的颜色—紫黑或粉红。 从斜面上取菌时,一般只取半个小菌落大小的菌量;接种环或接种针在培养基表面轻刮一下即可。 革兰染色法原理的三种学说 通透性学说: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酒精不易透入,反而可使细胞壁脱水而形成一道屏障,阻止染料向细胞外渗。G-菌细胞壁比较疏松,肽聚糖层很薄,而外膜、脂蛋白、脂多糖均含有大量脂质,易被酒精溶解,致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细胞内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容易被酒精脱出。 等电学说:G+菌等电点(pH2~3)比G-菌(pH4~5)低,一般染色时染液的酸碱度在pH7.0左右,电离后阳性菌带的负电荷比阴性菌多,因此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化学学说:G+菌细胞内含有某种特殊化学成分,一般认为是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的复合物,它与染料—媒染剂复合物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易脱色。 革兰染色方法步骤 涂片 → 干燥 → 固定→ ↓ 结晶紫 → 初染1分钟→水洗→ ↓ 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 ↓ 95%乙醇→脱色约20秒钟→水洗→ ↓ 稀释复红→复染1分钟→水洗→ ↓ 吸干,镜检。 ★取菌适量,涂片均匀,水洗轻缓,脱色适当。 ★影响革兰染色的关键步骤是涂片和脱色。 生物安全警告 本次实验操作,可产生几十至几百个微生物气溶胶颗粒。 气溶胶粒径>100um沉降很快,<50um在0.4s内扩散开,<5um通过呼吸道直接到达肺泡。 Pike博士对实验室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明原因的感染高达82%,大多数是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引起的。 实验时应坐着,在火焰周围10~20厘米内操作,保持安静、有序,尽量少说话、少走动,以免感染病原菌。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P13 10×物镜→看清楚标本→滴加香柏油→100×油镜→浸泡油中(几乎与标本接触,工作距离0.13mm)→模糊物象→细调节调焦,观察物像→记录结果→关闭电源。 将聚光镜调到最高处;孔径光阑环上刻有的物镜倍率(10×,100×)必须转到正面,与使用的物镜相对应。 油镜处理:擦镜纸拭去香柏油 →擦镜纸沾少许乙醇和乙醚(7:3)混合液擦拭→擦镜纸擦拭油镜。 显微镜罩上防尘罩→ 横放在实验柜内。 ★(顺德校区)实验台两侧的电源插座,只能插入一个插头,请选择离你最近的电源插座。 ★(校本部)实验台中间,三个位的插座,中间那位插孔没有电,不能使用,只能用两侧的插座。 温馨提示 因染色场地受限,1~5组先涂片染色,后接种肉汤。6~10组先接种肉汤,后涂片染色。 待染色和肉汤接种完毕,桌面收拾干净,才可镜检,以免污染。 镜检过的载玻片不必擦拭,直接投入玻片缸内消毒、灭菌。 思考题 革兰染色法的关键步骤是什么?为什么? 染色时为什么通常要用新鲜的细菌培养物? 如何使用油镜? * * 斜面培养物4支,营养肉汤4支,生理盐水2支, 镜油瓶、拭镜纸1套,吸水纸1本,载玻片4张。 器材准备 染色瓶6组,染色架8个。 细菌染色法 单染色法:只用一种染料染色,能清楚观察菌体大小、形态与排列,不能鉴别细菌。 复染色法(鉴别染色):采用两种以上的不同染料进行先后染色,可将细菌染成不同的颜色,以便鉴别细菌。 抗酸染色:用于检查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抗酸性细菌,阳性者为红色。 特殊染色:荚膜染色,芽胞染色,鞭毛染色,极体染色(用于白喉杆菌异染颗粒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麻风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产气荚膜梭菌荚膜 Hiss 染色 破伤风梭菌芽胞 芽胞染色 变形杆菌鞭毛 Leifson染色 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Albert染色 革兰染色法 Gram Staining 革兰染色法是丹麦内科医生 Christain Gram于1884年创立的一种细菌染色方法,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仍在广泛使用,是细菌学中最为经典的染色法。 革兰染色的意义 鉴别细菌:把细菌分成G+和G-两大类。 选择抗菌药物:G+球菌对青霉素敏感,G-杆菌耐药。 了解细菌的致病机理:G+菌大多产生外毒素,G-菌产生内毒素。 革兰染色的步骤 涂片 → 干燥 → 固定→ 染色 接种环取生理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现象学与唯识学所理解的深层心识结构的比较研究.PDF
- 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PDF
- 第七章典型食品全卫生案例分析.ppt
- 第六十一回大夫居饮酒逢土棍卞家疃偷银惊恶徒.PDF
- 表面有序——相关的面热力学思考.ppt
- 高考数学一轮复考前抢分必备单元训练不等式.doc
- 俄国近代思想史尔必威体育精装版答案.doc
- 俄白哈关税同盟对国在欧亚区域贸易地位的影响及对策.pdf
- 二是,词汇记忆应简洁、明了、准确。考研复习.PDF
- 儿童切勿同时服用种咳嗽药.docx
- “女性是一种处境”对话汉英模拟交传实践报告:汉语流水句的应对策略.pdf
- PLAG1上调Wnt_β-catenin信号在促进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pdf
- 黄曲霉毒素B1和土臭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的建立.pdf
- Pv-aCO2_Ca-vO2联合生物指标对成人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pdf
- α-突触核蛋白对果蝇睡眠和节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pdf
- 基于天青B的聚合物染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pdf
- 三叶因子3(TFF3)在预测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应用.pdf
- 基于临床数据分析探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研究.pdf
- 自体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分析.pdf
- 色原酮类化合物升麻素抗过敏作用及机制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