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国画

旅游美学 ---国画欣赏 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一、意境 二、格调 三、气韵 一、意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形写神,得意忘形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例如:李白的诗如在画中游:———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例如:朱耷的画如感其诗其情。 以形写神,得意忘形 所谓的神是:客观物象的精神本质, 泰山?漓江?梅花?牡丹?竹子?松树?其神比这些自然现象的外在形象要重要的多。 花 品 梅为仙品、桃为华品、杏为贵品、梨为素品、莲为静品、兰为高品、菊为逸品、桂为灵品、水仙为名品、茉莉为妙品、牡丹为荣品、山茶为寒品、棠棣为教品、合欢为异品、芦花为幽品、鸡冠为闻品、芍药为选品、木棉为奇品、芙蓉为尤品、海棠为佳品、凤仙为新品、 虞美人为生品、秋海棠为情品 请同学们体会其中的意境 二、格调 用笔——书画同源,以线造型 用墨——水墨为上,墨分五色 设色——随类赋彩,色不碍墨 章法——虚实相生,置陈布势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用笔——书画同源,以线造型 笔是中国画全部技巧中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技法,造型、构图、用墨、设色等都是靠毛笔来作到的。 中国画的“线”是多能的: 笔的粗、细、转、折、顿、挫、提、按、重、疾、徐来表现:坚硬、柔软、轻盈、重浊、挺拔、平缓、曲直、方圆的形质,而且可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 用墨——水墨为上,墨分五色 中国画以墨为主,色为辅, 中国画以线造型,线条几乎都是墨线,即使不上色,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如果去掉墨线,则就不是完整的了. 画的意在五色,物像是不固定的,例如:山的色,有四季有别,早晚有别,晴雨有别,昼夜有别等,是相对变化的,因此,古人为了表现山的永恒之美,关键在用线造型,所以,用笔,用墨,如果仅用颜色来表现,就太有局限了。 设色——随类赋彩,色不碍墨 中国画以墨为主,是否就不要色了?那么,色的作用是什么?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西画:重视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关系,力求逼真。 中画:随类赋彩,即:大致与固有色相类似,目的不是为了追求逼真,而是为了取意和取气。 章法——虚实相生,置陈布势 1、取势 2、虚实 1、取势 例如:疏的章法,有淡逸之势;密的章法,有峥嵘之势;横势旷远,竖势高峻,直势挺健,曲势深远等等。 例如:郭熙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望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清明;深远之势重叠;平远之势有明有晦。 2、虚实 虚:可以是无笔无磨处,一片空白,也可以是最松动、最清淡的墨处,章法上是最疏的。 实: 虚实相生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用笔、用墨、设色、章法是中国画的技巧和审美标准。 但中国画创作的极致是如石涛所说。 三、气韵 这是欣赏和把握中国画最难的方面。 六法和气韵 四品 六法和气韵 气韵,生动者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模写是也。 骨法 应物 气韵 随类 传移 经营 四品 逸品:无法而法,随心所欲; 神品:精心刻画,得到了自然对象的精神本质; 妙品:一切形式技巧的高度纯熟; 能品:摹绘自然事物的形态栩栩如生。 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墨的品种:焦墨、宿墨、退墨、埃墨。 另外,古人还讲究墨中有笔,笔中有墨。 以墨为主,色为辅,就是色不可夺墨,犹如宾不可夺主。以色助墨,以墨显色。 用色的原则:多样统一的原则,即:万绿从中一点红的配色方法,否则,就会杂乱无章。 中国画的色彩有着很强的主观性。例如:苏东坡用朱色画竹,现代画家刘海栗用红画松,用红、白、青画黄山等等 表现了:“色即是墨,墨即是色”的境界。 * * 绘画的内涵由三个要素构成:画家的思想、自然形象的再现、绘画的本身。 西方观点认为:偏重于表现——表现主义,偏重于再现——自然主义。 中国画认为:不偏重于任何一方,三方都重要,有机结合,这与中国的古典美学思想是结合起来的。(提问同学们?) 注重:意、境、格;对于创作者而言,绘画的过程就是对意、境、格一种体味和理解,是一种享受。 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卫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肯逢迎上司,颇能关心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拔款救灾,获罪罢官。后来长期在扬州以卖画为生。受石涛、八大山人影响较深,又发挥了自己的独创精神,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用笔秀劲潇洒,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芳兰数丛,浓墨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